暗色鸫鹛
英文名:Dusky Babbler
学名:Turdoides tenebrosa
【简介】
暗色鸫鹛,英文名为Dusky Babbler(学名:Turdoides tenebrosa),属于雀形目、噪鹛科、鸫鹛属的一种鸟类。其分布范围涵盖非洲中南部地区的中非共和国北部、苏丹南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部、乌干达西部、苏丹东部南部以及埃塞俄比亚西部。
【外形特征】
暗色鸫鹛长约24至26厘米,喙较长且深色。全身羽毛为深色,额头银灰色渐变为深橄榄褐色,上翼和尾部带有青铜光泽的黑色。颊部和颈部侧面为橄榄褐色,胸部下方为暗橄榄灰褐色,腹部两侧、大腿和臀部为暗橄榄棕色。虹膜黄色,喙和腿分别为黑色和暗棕色。雌雄相似,但幼鸟颜色较淡,翅膀和尾巴呈棕暖色,喉部和胸部为灰色,腹部偏棕色。
【生活习性】
栖居于海拔600至1200米的山地林地下灌木丛及其他靠近水源的茂密植被中。食性包括昆虫(如甲虫幼虫)、蜗牛、千足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及水果。通常单独、成对或以小群体活动,性格胆小且隐蔽。
【鸣叫特征】
暗色鸫鹛发出声响的“chow”声,雄鸟会发出较大的鼻音“what-cow”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在苏丹为4月和7月,在乌干达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则为2月至4月和6月,还有12月的记录。巢为深杯状,由干燥叶子和草构成,置于藤蔓缠绕的浓密植被中,于1至2米高处。每次产卵2至3枚,蛋壳光滑,呈浅蓝色。
【外型辨识】
暗色鸫鹛具有深色外表和白色虹膜的主要识别特征。
【物种区别】
与黑眉山雀相比,暗色鸫鹛的身体颜色更深且稍微不同,两者在地理分布上几乎没有重叠。
【保护状况】
IUCN保护状况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非共和国北部、苏丹南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部、乌干达西部、苏丹东部南部以及埃塞俄比亚西部。在Manovo-Gounda St Floris国家公园等地有分布,但数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