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噪鹛科 > 鸫鹛属 > 刺鸫鹛
刺鸫鹛

刺鸫鹛

英文名:Spiny Babbler

学名:Turdoides nipalensis

【简介】
刺鸫鹛(学名:Turdoides nipalensis),属于雀形目噪鹛科鸫鹛属,意为“荆棘之鸟”。该物种主要分布于尼泊尔中部山区,包括加德满都谷地附近的Godavari和Phulchoki区域以及靠近Lalitpur城市的地方。刺鸫鹛一度被误认为已经灭绝,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由美国鸟类学家Sidney Dillon Ripley重新发现。

【外形特征】
体长22至26厘米,体重58至64克。上体呈暗褐色,下体具有细密的条纹,脸部为白色,长而弯曲的喙显得特别。头部和背部呈橄榄棕色,具有黑色刚硬羽轴但仍显光泽,仅在后部消失;翼和尾为普通棕色,有细微的条纹。脸部、颊部、耳羽、下巴、喉咙为白色或近白色,胸ankan为奶油色,侧边带暖色调,有黑色尖锐羽轴形成的密集细纹;两胁红橄榄色;腹部为白色,下尾覆羽红橄榄色;虹膜为白色至浅蓝色,喙为褐色至黑色,下颚基部淡灰色;腿为浅棕灰色。雌雄个体相似,幼鸟颜色较暖,无刚硬羽轴。

【鸣叫特征】
刺鸫鹛鸣唱独特而复杂多样,富有模仿力,由一系列快速重复的音符组成。声音既有类似鸫鸟(Turdus)的尖锐哨音,也有沙哑模糊的音调,与莺科中其他物种的歌声明显不同。典型的鸣声以几声清脆的哨音开始,然后略微上升,如‘ter-ter-ter-tee-ter-ter’。繁殖季节具有一种特殊的下行旋律,如‘tee-tee-ker-chee-ker-chee-ker-chee’,有时前有连绵的颤音。在繁殖季节,刺鸫鹛还会发出连续的清晰音调,‘teer-teer-teer-teer’。在地面上跳跃时,刺鸫鹛会发出清晰的‘el-el-el-el-ele’声。接触和轻微警戒时会发出低沉、悦耳的‘churrrr’声,雌鸟也会发出较大的‘wick-er-wick-er-wick-er’声;伴侣偶尔会发出类似T. striata的尖叫声。

【生活习性】
刺鸫鹛栖息于山地内密集灌木丛之中,常见于较低海拔区域。它通常在地面或附近觅食,主要以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该鸟在飞行时擅长快速穿梭于树枝间,展现独特的飞行技巧。

【繁殖习性】
在繁殖季节,雄鸟会在开阔地带鸣叫以吸引伴侣。它们倾向于在灌木丛中筑巢。不过,与鸟巢具体构造和繁殖细节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开展。

【外型辨识】
刺鸫鹛具有独特的面部白色斑块和细长弯曲的黑色喙,这些特征有助于与其他同类物种区分。这种鸟类在行为上倾向于在地面上活动,相较居住在树上的其他鸟类而言更加特别。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刺鸫鹛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刺鸫鹛分布局限于尼泊尔中部山区,且受到地域内农业开发和城市扩张的潜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