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咬鹃
英文名:Masked Trogon
学名:Trogon personatus
【简介】
美洲咬鹃,学名Trogon personatus,又称Masked Trogon。属于咬鹃目咬鹃科美洲咬鹃属。
【外形特征】
美洲咬鹃是一种中等体型的咬鹃,标本大小为27厘米左右,雄性平均体重约56克。雄鸟头部、胸部和上胸部呈现金属光泽绿羽,羽毛颜色有红铜色或金绿色,具体色彩依据亚种不同而变化。腹部和下胸部为红色,并由一条狭窄的白色带状羽毛隔开。眼环颜色从红色到橙色不等。雌鸟体型相似,但在颜色上有差异:上部为棕色,下部为粉红色至红色,眼环为白色,有时较窄或者不明显。
【鸣叫特征】
该鸟鸣叫柔和,连续发出4至8个“kwa”音符,音调较高,伴随下降的颤音,通常有重复。
【生活习性】
美洲咬鹃生活在湿润、潮湿森林的亚冠层和树梢下层区域,比如苔藓森林、云雾林、林际边缘以及次生林和开阔林地。它们的栖息地海拔高度在700米至3600米之间变化,视具体地理位置而定。
【繁殖习性】
美洲咬鹃的繁殖季节一般为4月至8月,巢位于半腐烂木头中开挖的洞穴,洞穴高可达3米。每次产卵2枚,关于繁殖的具体信息有待进一步研究。
【外型辨识】
这种鸟与白领美洲咬鹃相似,但具有以下区别:具有蓝色调的绿色羽毛,翅膀上条纹更细,尾巴上方带有铜色光泽,以及雌鸟的黄色喙、黑色脸部和喉咙。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美洲咬鹃被列为“无危”。
【地理分布】
美洲咬鹃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至秘鲁以及委内瑞拉中南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