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胁拟啄木鸟
英文名:Spot-flanked Barbet
学名:Tricholaema lacrymosa
【简介】
斑胁拟啄木鸟,学名为Tricholaema lacrymosa,是䴕形目非洲拟啄木鸟科彩拟鹫属中的一种中型鸟类。主要分布于非洲东部。
【外形特征】
斑胁拟啄木鸟体长为13-14厘米,体重在18-27克之间的小型鸟类。雄性标本中具有白色的眉纹,上体颜色为黑色,臀部带黄条纹而呈现棕色,翅膀边缘则呈现黄色调。腹部两侧有大斑点,胸口的中部同样为黑色,下体呈现出白色或乳白色的渐变,侧腹部和肋部则有大型的黑色斑纹,下尾覆羽则呈现带黑斑的淡黄色。
【生活习性】
这种鸟属林地鸟类,栖息于包括湿润森林和画廊森林在内的多种多样的环境中。它们在飞行期间活动迅速,沿着树枝和树干进行生物搜寻。主要以栖息于树上的各类昆虫和果实为食,包括槲寄生浆果、榕树和Cordia等果实。
【鸣叫特征】
斑胁拟啄木鸟的主要叫声主要包括缓慢的'kwaa'音符序列以及快速的鼻音'kye'系列。此外,这类鸟还有'hoop'、'nya'或'eh'、有刺耳叫声和低沉的双音节叫声等更为多样化的鸣叫声。
【繁殖习性】
斑胁拟啄木鸟主要分布于非洲东部地区,如乌干达、坦桑尼亚、肯尼亚、卢旺达、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南苏丹、赞比亚等国。这种鸟在行为习惯和栖息场所选择上体现出独特的生态适应性。
【外型辨识】
斑胁拟啄木鸟由于其胸喉处的黑色部分形成了明显的三角形标记以及尾腹部的斑点也是它在同类中特征独特的地方,凭借淡黄色并含有黑点的尾部覆羽与其它类似的拟啄木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