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胸拟啄木鸟
英文名:Hairy-breasted Barbet
学名:Tricholaema hirsuta
【简介】
丝胸拟啄木鸟 (Tricholaema hirsuta) 属于鴷形目非洲拟啄木鸟科,是彩拟䴕属的一员。其体态大型,身形厚重。
【外形特征】
丝胸拟啄木鸟体长17-18厘米,重43-63克。雄性背部为黑色,并带有黄色斑点,头部整体颜色会被地理位置影响。具体而言,雄性的眉线及髭纹呈现白色,而喉部羽毛可能会有条纹或纯黑色,脸部则呈现出斑点或纯黑色,拥有白色眉纹和髭纹标记。亚种之间存在外观上的显著差异。例如,亚种flavipunctata头部具备明显的斑点且不具备白色条纹,上方偏棕色,下方则为棕色标记。
雌性鸟体貌与雄性相似,但通常上方标记更显金黄色,下方颜色更为淡亮。雌鸟的下巴和喉部的羽毛尖端为白色。亚成鸟喙部分为淡色且较暗淡,羽毛较为松散且缺乏成年个体特征明显的喙部"牙齿"标志。
【生活习性】
丝胸拟啄木鸟主要栖息于低地原始森林和较老的次生林中,活动高度通常在海拔20米以上。以果实和节肢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如浆果、榕树等核果植物类和一些甲虫和鳞翅目幼虫等动物肉类。它常利用苔藓、地衣和树皮石隙觅食,有时会悬停获取果实或昆虫。尽管在结果实的树木附近很少集体出现,但对体型较小的鸟类展现出攻击性。
【鸣叫特征】
丝胸拟啄木鸟通过它们发出的一系列缓慢的低沉空洞鸣叫声被辨识,这种声音可能持续20秒或更长时间。这种声音会有些许变化,如瞬间快节奏的发音形式,在指名亚种中这些发音音符更加迅速。此外,该鸟会发出一种“oo-o-o-oork”呱呱叫声、互动中摩擦声,还有‘wuk’音符。
【繁殖习性】
丝胸拟啄木鸟的繁殖情况较少被记录。然而,已知在树洞中发现其生育活动,但是否利用这些洞穴作为筑巢地尚无定论。研究人员在不同地区观察到具有大卵巢的雌鸟和幼鸟的繁殖现象,但很难确定该现象的具体时间。
【外型辨识】
丝胸拟啄木鸟区别于黄斑拟啄木鸟来说,头部图案没有标示样的红色冠,且喙的大小相对更宽大更具辨识性。此外,亚种间的区别更多关注在羽毛颜色和图案上的差异上。
【保护状况】
IUCN 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无危 (Least Concern)(LC),这表明其族群相对稳定,且对其生存环境的压力较小。
【地理分布】
丝胸拟啄木鸟分布广泛于非洲的热带雨林区域。其分布包括安哥拉、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象牙海岸、赤道几内亚、加蓬、加纳、几内亚、肯尼亚、利比里亚、马里、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南苏丹、坦桑尼亚、多哥、乌干达等国家及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