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岛鹦鹉
英文名:Leaf Lorikeet
学名:Trichoglossus weberi
【地理分布】
弗岛鹦鹉位于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岛(小巽他群岛中部)的山区。
【简介】
弗岛鹦鹉,学名Trichoglossus weberi,英文名Leaf Lorikeet。此前曾一度被视为彩虹鹦鹉的一个亚种,但自1997年的分类学审查后,其被广泛承认作为独立物种。
【外形特征】
弗岛鹦鹉是一种小型鹦鹉,体长约为23厘米,拥有鲜亮的绿色羽毛,头部颜色略深于其他部位,胸部和颈圈呈淡绿色,胸侧有黄绿色的斑块,喙为红色。飞羽部分可见黄色的下翼覆羽。显示幼鸟阶段时,色彩较成鸟暗淡,喙为棕褐色。
【生活习性】
弗岛鹦鹉主要栖居于弗洛勒斯岛的雨林和金合欢树中,栖息海拔高度可达1200至1400米。其觅食行为和饮食习性接近于彩虹鹦鹉,但对于这些行为的详细研究还有待进行。
【鸣叫特征】
该鹦鹉的叫声为尖锐的“skreeeee”声,属于典型的鹦鹉鸣叫声。
【繁殖习性】
有关弗岛鹦鹉的繁殖信息相对有限,但有著记录显示其繁殖活动发生在2月至8月之间,它们在6月份曾被观察处于繁殖状态。不过,繁殖行为的具体细节尚未得到深入研究。
【外型辨识】
和Timor岛及北部岛屿上的褐头绿鹦鹉相比,弗岛鹦鹉的头部羽色为绿色,而非黑色,并且没有棕头绿鹦鹉那样的红色腹部。这一区别有效避免了在Flores岛上和任何潜在混淆的相似种类进行混淆。
【保护状况】
弗岛鹦鹉的保护现状为近危(IUCN NT),受CITES II协议保护。据估计,其种群数量在10000至20000之间,并且正在面临积极的下降趋势。
森林破坏是最主要的威胁来源,包括作为一种传统用途的柴火、任何类型的商业伐木、提取建筑木材以及农业扩张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人口增长导致更多的森林资源被消耗与重组,缺乏有效的政府管理和执行使得它们生存的环境进一步恶化。潮湿的落叶林因土地侵占和农业扩张受到了直接的影响,海岸带的森林则在为作物开发中被清除。保护区内的非法伐木行为也还是比较常见。除此以外,捕捉及动物园贸易可能也是额外的威胁之一,但是还没有针对这个方面的具体量化研究。
【物种区别】
尽管弗岛鹦鹉目前相对常见,但由于其分布范围有限,这一特性在未来可能使其面临更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