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胸鹦鹉
英文名:Sunset Lorikeet
学名:Trichoglossus forsteni
【简介】
红胸鹦鹉(学名:Trichoglossus forsteni),又称Sunset Lorikeet,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彩虹鹦鹉属的一种特有种鸟类,栖息于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龙目岛、松巴哇岛、塔纳詹佩亚岛和卡拉托阿岛。20世纪90年代前,它曾被认为是彩虹鹦鹉的亚种,直到1997年正式被认定为独立物种。
【外形特征】
红胸鹦鹉体长约25至30厘米,拥有长长的尾巴。其体色鲜艳亮眼,呈现出亮绿色的羽毛,头部为深蓝色,颈部有浅绿色环带。胸部有宽大的红色斑块,腹部下部为深紫色。翅膀内侧可见黄色,翼下覆羽为深红色。相比于相似的椰果鹦鹉,其胸部更为鲜红,没有条纹,腹部中央有一大块深蓝色区域,上背部有深紫蓝色条纹,下腹部和尾下覆羽则主要为黄色,带有绿色条纹。幼鸟的羽毛颜色会比成鸟暗淡,喙呈棕黑色。
【生活习性】
这种鹦鹉喜欢低海拔和较低海拔山区的森林边缘以及受干扰的植被区,常出没于海拔500至700米的地方,偶尔会攀升至龙目岛的2150米和松巴哇岛的1200米高度。它们通常在较大的森林深处的洞穴中筑巢繁殖,有报道称松巴哇岛上五月时有繁殖行为的发生。
【鸣叫特征】
红胸鹦鹉会发出尖锐的啸叫声,典型的叫声为类似于“EEEEK!”的尖啸声。通常在飞行或寻找食物时表现出这样的叫声。
【保护状况】
红胸鹦鹉属于IUCN濒危物种(EN),受到CITES II级保护。由于森林生态破坏和非法捕捉导致进入鸟类贸易市场,其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尤其是爪哇和巴厘森林生态系统以及北努沙登加拉生态系中的限制分布导致了特别关注。
【地理分布】
红胸鹦鹉分布于印尼的几个岛屿,包括巴厘岛、松巴哇岛等地,可能在佛罗勒斯海岛屿也可能曾有分布。亚种mitchellii在巴厘岛较为罕见,可能是近期从龙目岛迁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