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鹦形目 > 长尾鹦鹉科 > 彩虹鹦鹉属 > 黄胸鹦鹉
黄胸鹦鹉

黄胸鹦鹉

英文名:Marigold Lorikeet

学名:Trichoglossus capistratus

【简介】
黄胸鹦鹉(学名:Trichoglossus capistratus),隶属于鹦形目长尾鹦鹉科彩虹鹦鹉属。这一物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小巽他群岛,包括印度尼西亚和东帝汶的岛屿,如Sumba、Rote、Wetar、Kisar以及Timor岛。

【外形特征】
这种鹦鹉拥有醒目的黄色胸部和项圈,紫色头部,以及红色的喙。全身羽毛为绿色,尾巴较长。幼鸟的喙为棕色,颜色也相对较淡。雄性和雌性的外观相似,但不同亚种在色彩上有所差异。

【生活习性】
黄胸鹦鹉栖息于多种森林类型,包括原始及次生林,特别偏好较高的海拔区域,尤其在Sumba岛上。它们在树洞中筑巢,可与小葵花鹦鹉共享巢穴。以花蜜、花粉作为主要食物来源,特别是在Eucalyptus和Erythrina等本地树木的花蜜上更为偏好。

【鸣叫特征】
该鹦鹉能发出尖锐刺耳的高音鸣叫声,鸣叫频率类似于它所属物种中的其他成员,尤其在觅食和进行领地行为时发出。

【繁殖习性】
繁殖期大约在每年的八月下旬到十月初,通常在大乔木的树洞中筑巢,高度可达29米。具体繁殖细节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外型辨识】
区别于同类的近缘物种如褐头绿鹦鹉,黄胸鹦鹉体型较大,生活于低地,其头部颜色为深紫色。不同亚种在胸部、腹部和喉部绿色上的深浅程度也有所区别。

【保护状况】
黄胸鹦鹉被IUCN列为无危(LC),但其列入了CITES II保护级别,意味着尽管面临非法贸易的威胁,它在Sumba岛上的数量相对稳定。为了保护这一物种,在野生环境中的保护工作依旧重要。

【地理分布】
黄胸鹦鹉分布于小巽他群岛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包括Timor、Sumba、Rote、Wetar、Kisar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