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腹绿鸠
英文名:Bruce's Green Pigeon
学名:Treron waalia
【简介】
黄腹绿鸠,学名为Treron waalia,是鸽形目鸠鸽科绿鸠属的一种鸟类。该种鸟类最显著的特征是拥有淡绿灰色的头部、颈部和胸部,橄榄绿的背部以及鲜黄色的腹部。这种鸟广泛分布于非洲西部的塞内加尔和冈比亚到厄立特里亚的东部,以及南至乌干达的地区,同时在阿拉伯半岛的西南部也存在记录。
【外形特征】
体长约为28至30厘米,体重在251至268克之间。该种鸟头、颈和胸呈淡绿灰色,背部和翼覆羽为橄榄黄绿色,下胸部中央及腹部呈鲜黄色,两侧为灰绿色。胁部和胫羽是深绿色并带有白色边缘,长尾下覆羽醇栗色或淡橘栗色,末端宽而浅灰色。肩部的小翼覆羽通常为淡紫色,顶部为明显的翼肩斑。主飞羽、次级飞羽外侧和大翼覆羽外侧为黑色边缘,前者非常狭边黄色,后者宽边黄色,闭合翅膀上形成显著的条纹。尾羽为暗灰色并常带有绿色光泽,末端略显浅灰色。喙尖为蓝色,基部为紫黑色,腿和脚为黄色或橙色,爪淡色。
雌雄鸟外形相似,但雄鸟通常稍大且色彩更鲜艳。幼鸟起初灰暗,新羽未开,翼弯处仅见淡紫色。
【鸣叫特征】
这些鸟发出较为单调但略带变化的叫声,通常以加速的呱呱声开始,紧随其后是一串悠长悦耳的哨音,以类似打嗝的两声结束,接着是一系列双音节的快速哼声,总时长约为8秒。
【生活习性】
黄腹绿鸠主要栖息于森林、河流两岸的林地及邻近水塘的开阔灌丛。此外,它们也出现在萨赫勒地区的稀树草原,以及海拔从海平面到2000米的各种环境中。它们主要食用无花果,尤其是Ficus platyphylla和苏丹Ficus sycamorus,也同样采食Podocarpus和Zizyphus的果实。这些鸟类主要在树冠层觅食,极少落地,取水时除外。通常它们成大群聚集在有果子的树上,可以多达50只以上。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不同区域有所区别,非洲西部自12月持续至次年的9月,而在北非东部则是从11月至次年的5月,而东非地区则集中在4月和5月。阿拉伯南部幼鸟在5月至6月孵化,而7月也有孵化记录。它们的巢是一个由脆弱枝条搭建的平台,建在树或灌木顶端细枝处,高度约2至8米,最常筑于密集树冠之中。情侣每巢产2枚光滑的白色卵。
【外型辨识】
黄腹绿鸠与非洲绿鸠相似,但可以通过其独特的黄色腹部进行区分。
【保护状况】
尽管分布广泛,但20世纪上半叶的数量报告较为常见,现在在冈比亚地区较多见,在加纳、多哥和尼日利亚相对普遍。然而,整体数量减少主要是由于严重的猎杀活动导致物种变得更为胆怯与畏惧。黄腹绿鸠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物种,但根据《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III),它们在加纳受到保护。
【地理分布】
这种鸟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具体包括塞内加尔至冈比亚、东至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阿拉伯半岛西南部,乃至索科特拉岛和乌干达。阿拉伯半岛内,常见于沙特西南部和阿曼西部(Dhofar)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