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鸽形目 > 鸠鸽科 > 绿鸠属 > 红翅绿鸠
红翅绿鸠

红翅绿鸠

英文名:White-bellied Green Pigeon

学名:Treron sieboldii

【概述】
红翅绿鸠,学名Treron sieboldii,属于鸽形目、鸠鸽科、绿鸠属。这一物种因腹部接近白色而被称为白腹楔尾鸠或白腹楔尾绿鸠,男性红翅绿鸠以独特的红色翼斑著称,而女性则主要呈现鲜艳的绿色。广泛分布于日本、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秦岭至长江口以南区域,西至云南和河北。红翅绿鸠是东亚地区唯一的腹部白色的鸠鸽种类。在中国,其被视为二级保护动物。

【外形特征】
红翅绿鸠体型中等,翼呈橄榄绿色,腹部带有显著的白色;除了红色的翼斑外,其他部分体现出绿色调。雄鸟前额和眼先为亮橄榄黄色,头上部分橄榄色,臀部和腹部呈白色或淡棕黄色,是与同类绿鸠区分的重要标志。雌鸟颜色相较雄鸟较暗,并缺乏雄鸟的棕橙色和金属红色元素。红翅绿鸠平均体长约28-33厘米,体重约200-340克。喙为灰蓝色,趾部淡紫红色,腹部淡白而胸部淡黄色。

【生活习性】
红翅绿鸠为留鸟,少部分迁徙。它们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针叶林和针阔叶混合林,偶尔进入林缘耕地活动。经常独个或成小群活动,以山樱桃、草莓以及其他植物的果实为主食。它们亦食其他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飞行方式典型、快速且呈直线,能在瞬间改变方向,产生明显的振翅声。特别地,红翅绿鸠在日本沿岸特别有名,经常饮用海水,可能助力消化。

【繁殖习性】
繁殖期集中在每年的5月至6月期间。它们在山沟或河谷边的树上构建简陋的巢,巢由枯枝构成,每窝产卵两枚。卵为白色,父母共同照顾,孵化和育雏期约需15天。

【外型辨识】
红翅绿鸠的雄鸟前额和眼先亮橄榄黄色,头上部分橄榄色,臀部和腹部呈白色或淡棕黄色,是与同类绿鸠区分的重要标志。雌鸟颜色较暗,并缺乏雄鸟的棕橙色和金属红色元素。

【地理分布】
红翅绿鸠分布范围覆盖日本至东南亚的一系列国家和地区,也包括中国。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秦岭至长江口以南的地区,分布于如陕西、四川及贵州等地。其分为多种亚种,包括指名亚种、佛坪亚种、海南亚种和台湾亚种等。

【保护状况】
经IUCN评估,在2013年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红翅绿鸠被评级为无危(LC)。依据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条例,红翅绿鸠被列入二级保护物种中。红翅绿鸠由于其独特而独特的生态习性,已赢得了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