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腹角雉
英文名:Cabot's Tragopan
学名:Tragopan caboti
【简介】
黄腹角雉(Cabot's Tragopan,Tragopan caboti),是一种属于雉科角雉属的特有种鸟类,仅见于中国东南部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这种优雅的雉鸟以其独特鲜明的外观著称。
【外形特征】
雄鸟体长约61厘米,重约1400克,雄鸟头戴黑色羽冠,周围分布有红色区带与黑色。脸部裸露部分为橙红,头顶部拥有淡蓝色和红色肉片。其下体为淡黄色,上体则呈现黑色与栗色的精致斑纹混合。翅膀比上体稍淡,带有细微的黑色边。雌鸟体型更加修长,全长约50厘米,重约900克,通体褐色,主要靠细淡淡的斑纹来装饰。其下背部至尾部大多呈现白点,并交织有白色的横带。
【生活习性】
黄腹角雉主要栖息于海拔600到2000米的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中,特别偏好壳斗科、樟科及其他树种丰富的地区。它们在春季尤其活跃,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以及白蚁和毛虫等昆虫为主要食物。
【繁殖习性】
该鸟种繁殖期在3月至6月,雄鸟清晨鸣叫并展示复杂的求偶行为以吸引雌鸟。雌性在树上筑巢,通常使用树木侧枝或有松针枯叶的平台。每窝通常产卵三至六枚,由雌鸟独自孵化28天。
【保护状况】
黄腹角雉被列入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以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U易危等级,并受华盛顿公约附录Ⅰ保护。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的山林区域,包括福建、江西、浙江、广东、广西和湖南。由于栖息地丧失和非法猎杀的威胁,黄腹角雉的种群规模已有所下降。
【地理分布】
浙江乌岩岭作为黄腹角雉在世界范围内唯一的保种基地和原产地人工繁殖基地,旨在更好地保护这一稀有物种。近年来,该保护区在恢复黄腹角雉栖息环境和人工饲养保护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