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黄拟啄木鸟
英文名:Red-and-yellow Barbet
学名:Trachyphonus erythrocephalus
【简介】
红黄拟啄木鸟(学名:Trachyphonus erythrocephalus),又称为红黄拟地鸵,是䴕形目非洲拟啄木鸟科的成员。它主要栖息于非洲东部的干旱灌木草原,常见于有白蚁丘的地区。
【外形特征】
雄性红黄拟啄木鸟的羽毛具有明显的色彩特征:黑色的前额和冠,后颈为橙红色,带有黑色斑点,侧面呈红色逐渐过渡到黄色。背部为黑色,带有白色斑点。尾部描述为黑褐色,并且带有奶油色条纹;下侧为黄色,带有黑色条纹。下巴和喉部为黄色,但喉部中心有一块黑色斑。胸部的颜色从橙色到橙红色,两侧偏黄,且有白色斑点。腹部为黄色。翅膀为黑色,翼羽为棕色且带有白色斑点。长尾巴为红色,眼周皮肤呈现出深灰色或黑色,眼睛颜色则为黄棕色或红棕色。腿和脚均为蓝灰色。
雌鸟和幼鸟的颜色较为黯淡,背部斑点没有那么白,且整体色调偏棕,雌鸟没有雄鸟那样的喉部黑色斑和红色冠,幼鸟也呈现出类似的黯淡色彩。
【生活习性】
红黄拟啄木鸟栖息于地势变化明显的开阔林地、灌木丛和沙漠边缘地带。它们通常成对或小群体活动,主要以果实、种子、昆虫等为食,并且偶尔也会捕食蜥蜴或小鸟蛋。
【鸣叫特征】
它们发出的是欢快的重复性鸣叫,声音听起来像是在重复“红'n 黄”的旋律,鸣叫时间可达两分钟,经常呈现出一对鸟儿的同步二重唱。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2月至7月之间,但南部地区可能延续到9月至1月。它们筑巢于距地面1至4米处的土堤或白蚁丘中,巢穴深度可达40厘米以上。只有一对主鸟进行繁殖并照顾后代。
【外型辨识】
红黄拟啄木鸟可以与东非拟啄木鸟和黄胸拟啄木鸟区分开来,因为其头部红色较多,体型也更大,外观更鲜艳。
【保护状况】
该物种的保护等级为IUCN无危(LC)。
【地理分布】
红黄拟啄木鸟的地理分布包括非洲东部,具体覆盖了肯尼亚中部至坦桑尼亚东北部,南苏丹东南部、乌干达东北部、埃塞俄比亚西南部和肯尼亚北部的范围,以及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东部。
在多个保护区也有红黄拟啄木鸟的分布,如肯尼亚的Samburu保护区、Tsavo东国家公园和Tsavo西国家公园,以及坦桑尼亚的Serengeti国家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