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翡翠
英文名:Rufous-lored Kingfisher
学名:Todiramphus winchelli
【简介】
菲律宾翡翠(英文名:Winchell's Kingfisher,学名:Todiramphus winchelli)属于佛法僧目翠鸟科林翡翠属。该物种广泛分布于菲律宾的低地森林中。
【外形特征】
菲律宾翡翠体长约25厘米,雄鸟体重60至64克,雌鸟体重67至80克。其头部覆有深蓝色并泛着钴蓝色光泽,眼前有一个明显的红褐色斑点。颅顶至背部和翅膀为深蓝至黑色,臀部则呈天蓝色。雄鸟下体为纯白色,而雌鸟为淡黄橙色;幼鸟羽毛颜色较暗,胸部和颈圈带有橙色条纹。喙呈暗黑色,眼色深棕色,腿和脚为灰黑色,足底黄色。
【生活习性】
菲律宾翡翠偏好密集的低地森林环境,特别是未遭受破坏的原始森林。它们在地面捕食大型昆虫,如蚱蜢、蜘蛛、甲虫幼虫、甚至蚯蚓,有时也捕食小型脊椎动物,如小鱼、小蛇和蜥蜴。
【鸣叫特征】
该物种的鸣叫声为一连串急促的金属音,起始音调较低而后上行,并在持续约1.5秒后逐渐衰减,每3至4秒重复一次。有时会发出摄人的连续鸣叫,持续6至8秒,起始音调上扬,而后续音节下降,中间间隔约10秒。此外,还会发出单音节的警报声伴随尾羽抖动。
【繁殖习性】
每年4月和5月是繁殖季节,雄鸟在该时段进入繁殖准备阶段。巢穴一般位于土崖壁或森林中大树的洞穴,该洞穴通常为隧道状,深约60厘米,洞口直径约10厘米。卵呈纯白色,近圆形,大小约为29.4×26.2毫米,直接产在巢穴底部,通常不会有额外的铺垫物。
【外型辨识】
与颈环翠鸟相比,菲律宾翡翠上体更深蓝,颈圈红褐色更显,而雌鸟的下体为橙黄色。不同亚种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上体的蓝色强度和雌鸟下体的颜色。
【保护状况】
由于低地森林因非法伐木及森林砍伐消失,该物种面临显著威胁,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物种(VU)。
【地理分布】
菲律宾翡翠有五个亚种,它们分布在菲律宾的多个岛屿上:
1. Todirhamphus winchelli nesydrionetes 分布于菲律宾塔拉斯岛。
2. Todirhamphus winchelli nigrorum 分布于萨马、比利兰、莱特岛、内格罗斯、宿雾、锡基霍尔和保和岛。
3. Todirhamphus winchelli mindanensis 分布于棉兰老岛。
4. Todirhamphus winchelli winchelli 分布于巴西兰岛。
5. Todirhamphus winchelli alfredi 分布于苏禄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