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苇鹪鹩
英文名:Carolina Wren
学名:Thryothorus ludovicianus
【简介】
卡罗苇鹪鹩,又称茶壶鸟,学名为Thryothorus ludovicianus,属于雀形目、鹪鹩科、卡罗苇鹪鹩属,是一种小型鸣禽。
【外形特征】
卡罗苇鹪鹩身长12.5至14厘米,翼展约29厘米,体重18至23克。成鸟头顶、背部、臀部和尾巴大部为亮板栗褐色。肩部和大飞羽覆盖小白斑,次级飞羽有黑色斑纹。初级飞羽边缘有黑斑,尾部褐棕色并有黑色条纹。眼眉白色延伸至肩部,眼先和眼周灰白色,喉部灰白色,胸腹浅黄色,下腹亮浅黄色,臀部灰黄色。虹膜红褐色,喙和喙基柠檬色,腿呈肉色。
【生活习性】
卡罗苇鹪鹩栖息于多种生境,包括橡木、榆树、松栎等林地,偏好湿润低矮地区而非高海拔干燥森林。它们活跃于城市郊区的公园和农场,在丰富的植被下活动。它们主要以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如甲虫、蜘蛛、蚂蚁、蜜蜂数目,偶尔捕食小型脊椎动物。
【鸣叫特征】
卡罗苇鹪鹩的雄鸟发出响亮而欢快、典型的“茶壶-茶壶-茶壶”口哨声,声音悦耳,容易识别。雄鸟在繁殖季节更加活跃。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从3月下旬持续至8月初。鸟巢多建造于树洞或人造结构中,距地面约1至3米,结构呈拱形且开口侧向。雄鸟负责搭建巢穴,雌鸟协助。巢用细枝、草叶、树皮、羊毛、马毛和羽毛等材料构成。雌鸟产蛋3至6枚,孵化期12至16天,雏鸟出生后12至14天离巢。
【外型辨识】
卡罗苇鹪鹩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气候变暖,向北扩展显著,但在寒冷冬季的局部区域内种群数量可能减少,但五年后可恢复。该物种较易识别,通过与其他同类如比氏苇鹪鹩和莺鹪鹩的体型和上喙区别而确认。
【保护状况】
卡罗苇鹪鹩被评为 IUCN 无危(LC)等级。
【地理分布】
卡罗苇鹪鹩有多个亚种,分布在北美东半部至中美洲的广阔区域,包括加拿大东南部、美国东部至危地马拉和尼加拉瓜,偶尔见于其他中美洲及墨西哥部分地区。广泛分布于林地和城市绿化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