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苇鹪鹩
英文名:Banded Wren
学名:Thryophilus pleurostictus
【简介】
斑苇鹪鹩(学名:Thryothorus pleurostictus),分布于从墨西哥中部至哥斯达黎加的热带低地和丘陵地带,属于雀形目、鹪鹩科的小型鸣禽。该种鸟类体长约14厘米,体重20克。
【外形特征】
斑苇鹪鹩头顶和颈部呈红褐色,色泽由头顶向下渐深,直至背部和尾部呈现鲜艳的红色。其尾部有8至10条交错的肉桂棕色与棕黑色的尾羽,形成显著的条纹状图案。眼先墨绿色,冠状白纹从眼圈延伸至头部侧面,耳羽黑白交错,形成细致的斑点条纹。下颏、喉部及胸部纯白色,腹部则有明显的黑边纹,双翅和尾部边缘亦有明显的黑白色线条。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上散布着小型的黑色斑纹,双翅下覆羽则呈白灰色。虹膜和上喙为黑褐色,腿和脚部则为褐色。
【鸣叫特征】
斑苇鹪鹩以复杂悦耳的鸣叫声著称,其歌曲融合了清脆的哨音与颤音。其鸣叫声速记为"jerri-jerri-jerr"之间包含颤音。
【生活习性】
斑苇鹪鹩热带栖息地多样,包括干旱热带丛林、落叶林、沼泽森林和红树林,活动范围从海平面到海拔1600米。斑苇鹪鹩通常成双或者小群活动,以昆虫、蜘蛛等无脊椎动物为主食,它们在低植被层或地面搜索食物时显得非常活跃。
【繁殖习性】
斑苇鹪鹩为一季多次繁殖,最高峰繁殖期通常在5月至7月间,部分地区可延续至8月。繁殖期间,雌鸟建造悬挂在树叉上的巢,用小树根、细枝和草等材料形成外层,内部铺垫优良牧草叶、羽毛等。窝巢常见的位置是在2至10米高的小树或灌木上。每窝产卵3至5枚,卵呈淡蓝色或白色,无斑点。
【外型辨识】
该物种在IUCN红色名录中列为无危级别。
【地理分布】
斑苇鹪鹩广泛分布在中美洲地区,即从墨西哥中部至哥斯达黎加的低地和丘陵地带。具体的地理亚种包括:
- T. p. acaciarum:见于墨西哥南恰帕斯。
- T. p. lateralis:在萨尔瓦多东部及洪都拉斯西南。
- T. p. nisorius:墨西哥中南部(米却肯州至普埃布拉)。
- T. p. oaxacae:墨西哥南格雷罗至瓦哈卡。
- T. p. oblitus:墨西哥恰帕斯至萨尔瓦多西部。
- T. p. pleurostictus:散居在从萨卡帕的危地马拉东部。
- T. p. ravus:位于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