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鹪鹩科 > 斑苇鹪鹩属 > 尼氏苇鹪鹩
尼氏苇鹪鹩

尼氏苇鹪鹩

英文名:Niceforo's Wren

学名:Thryophilus nicefori

【简介】
尼氏苇鹪鹩,英语名称为Niceforo's Wren(分类名:Thryophilus nicefori),是属于雀形目鹪鹩科斑苇鹪鹩属的一种小型鸣禽。主要分布于哥伦比亚中北部,主要栖息于岛屿特有区域的热带高地上。

【外形特征】
尼氏苇鹪鹩身长约为14.5厘米,头部和上体呈现橄榄褐色,带有偏黄棕色底色。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眉毛有明显的白色线条。鸟喙上半部分呈角质色,下半部分近白色;眼睛为红褐色,腿和脚为蓝灰色。与相似的棕白苇鹪鹩相比,尼氏苇鹪鹩的上体显得较灰暗,缺乏丰富的栗色羽毛。

【生活习性】
尼氏苇鹪鹩偏好在稍干燥和半湿润森林的下层活动。它们主要以昆虫和蜘蛛为食,而其觅食模式大多数仅有简单的地面搜索行为。尽管其活动模式可能包含一定程度的定居性,但具体的繁殖行为和生活细节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鸣叫特征】
关于尼氏苇鹪鹩的叫声与鸣唱特性记载有限,而该特征与棕白苇鹪鹩极为相似,仅在持续时间和部分细节上有差异。

【繁殖习性】
啄木鸟会共同营建带有白色斑点的巢,通常离地面3至10米。开口位于顶部一侧,而巢几乎是球形的,主要采取肘形结构,可能会在胡蜂巢附近选址以减少被捕食的危险。它们每年会在树上构筑这种巢。

【外型辨识】
尼氏苇鹪鹩与棕白苇鹪鹩相比,上体显得较灰暗,缺乏丰富的栗色羽毛。

【物种区别】
无明确描述。

【保护状况】
当前,尼氏苇鹪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名单列为极危(CR)物种,面临严重威胁。此物种仅限分布于3000至4700平方公里的狭窄区域内,生存状况极为脆弱。

【地理分布】
尼氏苇鹪鹩局限于哥伦比亚的奇卡莫查山谷和东部安第斯山脉的特定区域。它们栖息于海拔约1100米的密集金合欢灌木丛,主要生活在干燥至半湿润的热带森林下层。这里的部位分布在圣希尔(San Gil)和桑坦德(Santander)部门。

这些信息已经按照要求进行了整理与归类,并且保留了原文的具体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