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头灰背雀
英文名:Orange-headed Tanager
学名:Thlypopsis sordida
【地理分布】
橙头灰背雀广泛分布于南美洲的亚马逊西部、东部和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拉圭、秘鲁和委内瑞拉。
【外形特征】
橙头灰背雀长度约为13厘米,体重在14至19克之间。雄鸟头部亮黄至橙红色,上体呈沙灰色,下体则自肉桂色渐变为白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颜色更为暗淡,头部的黄色范围较窄且不如雄鸟显著。幼鸟呈灰绿色,腹部颜色较淡。
【鸣叫特征】
橙头灰背雀的鸣叫声清晰,包括高音的“tseet”、“seet”或“sit”声,通常连续快速地发出,还有较为快速的“chittering sit-it-t-t-t-t-t-t”声以及缓慢的“seet-a”声。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喜欢栖息于亚马逊盆地的岛屿、早期形成的植被区域、开阔森林边缘、干湿地带的林区以及城市公园。它们以昆虫、蜘蛛、果实及种子为主要食料,觅食时动作犹如新世界莺鸟般敏捷,跳跃迅速,且能灵巧地在树叶间穿梭。
【繁殖习性】
橙头灰背雀在繁殖季节一般为12月,通常会在距地面约2米处的草丛或矮树丛中筑杯状巢,并每窝产两枚蓝白色带有褐色斑点的蛋。
【外型辨识】
与其他同类鸟类相比,橙头灰背雀因独特的橙黄头部和沙灰色背部而易于辨别。此外,寄生现象偶尔会发生在该种与紫辉牛鹂之间。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橙头灰背雀的保护状况为低危(LC),即当前未面临显著灭绝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