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鹈形目 > 鹮科 > 鹮属 > 黄颈鹮
黄颈鹮

黄颈鹮

英文名:Buff-necked Ibis

学名:Theristicus caudatus

【地理分布】
黄颈鹮广泛分布于南美洲东部和北部的开阔地带,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巴西、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北部和玻利维亚东部及北部。

【外形特征】
黄颈鹮是一种大型鹮类,其显著特征包括黄色调的颈部、灰暗的上体、黑色腹部和翼部,以及翼上的白色斑块。它们的体型通常可达75厘米长,喙和眼周裸皮呈深色,腿为红色。

【鸣叫特征】
黄颈鹮的叫声是响亮且带鼻音的双音节“kha-keek”,会重复多次。这种叫声在飞行中和栖息于树上时都能被听见。此外,有时会听到它们发出一系列增强至极响亮后再减弱的“coh-coh-coh-coh-CAH-CAWH-CAWH-CAWH-coh-coh”类型的连续叫声。

【生活习性】
这种鹮类生活在广阔的开放环境中,如牧场、草地、湿地、稀树草原和森林空地,偶尔远离水源。它们通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活动,有时高度甚至可达2000米,主要以昆虫为主食,也食用蜘蛛、两栖动物、小型爬行动物和偶尔的小型哺乳动物。黄颈鹮通常以小群或单独觅食,并喜欢在柔软的土壤、草地牧场和湿地中搜寻食物。

【繁殖习性】
其繁殖季节通常在委内瑞拉春季晚些时候,或者在阿根廷北部的春季(11月至12月)。在此期间,它们会修建很大的平面状巢,常见于树木、棕榈或悬崖的边缘区域,有时甚至会在电塔上筑巢。每窝产1至3枚蛋,平均窝产1.8至2枚,每窝平均孵化1.3至2只雏鸟。

【外型辨识】
黄颈鹮与黑脸鹮的区别在于胸部颜色较浅,而后者胸部为深灰色。此外,黄颈鹮的翼部具有显著的白色斑块,而黑脸鹮则缺乏这一特征。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黄颈鹮的状态被列为无危(LC),然而具体的保护级别会因地理区域变化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