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色鹮
英文名:Plumbeous Ibis
学名:Theristicus caerulescens
【简介】
铅色鹮(英文名:Plumbeous Ibis,学名:Theristicus caerulescens),是鹈形目鹮科鹮属的鸟类。其全身为均匀的灰色羽毛,额部有一圈白色羽毛形成明显的额带,体型较大,在湿地环境中极为显著。
【外形特征】
铅色鹮总体身长71至76厘米,翅膀宽大,雄鸟翼长大约为397至450毫米,雌鸟大约为360至406毫米。全身羽毛呈均匀的灰色,背部至颈部延伸出约10厘米长的蓬松羽冠。两颌间带有锯齿状结构的黑色尖喙,以及深灰色或黑色的裸露面部皮肤和喉部为显著的标识。此外,腿呈粉橙色,繁殖期间颜色加深。虹膜深橙色。幼鸟具有浅灰色绒毛,眼睛较暗,腿呈灰色,羽冠发育不完全,额头上的白色带更宽,并且裸露的部分为红色。
【鸣叫特征】
铅色鹮善于鸣叫,特别是在早晨时发出一系列快速的“kah-kah”声,音调显著下降。
【生活习性】
它们主要栖息在开阔地带,如湿草原、稀树草原、稻田、池塘和季节性泛滥的地区。它们的主食包括昆虫、蜗牛和鱼类,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会聚集一些小群。它们也常利用长喙探入泥中捕食。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主要在8月至9月,树木的水平枝条上通常可以发现它们的巢,巢由树枝搭成且内部铺有草和树叶。每窝产卵数量为2至3枚,孵化时间长达约28天,由其父母轮流反刍喂养。
【外型辨识】
铅色鹮凭借其全身均匀的灰色羽毛和特别的额带,以及独特的灰色羽冠,可以轻易地区别开来。此外,铅色鹮与其他鹮类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色彩和颈部结构的独特性。
【物种区别】
与同域的鹮鸟类如黄颈鹮相比,铅色鹮凭借其全身均匀的灰色羽毛和特别的额带,以及独特的灰色羽冠,可以轻易地区别开来。此外,铅色鹮与其他鹮类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色彩和颈部结构的独特性。
【保护状况】
铅色鹮被IUCN评估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铅色鹮广泛分布于南美洲,包括玻利维亚东北部、巴西南部、阿根廷东北部和乌拉圭等区域。在繁殖季节,其主要栖息地为巴西潘塔纳尔湿地、阿根廷、巴拉圭,以及玻利维亚的查科地区。非繁殖季节则偶尔在阿根廷中部和南部,以及巴西东北部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