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马岛鹎科 > 凯瑞薮莺属 > 绿马岛莺
绿马岛莺

绿马岛莺

英文名:Thamnornis

学名:Thamnornis chloropetoides

【简介】
绿马岛莺(Thamnornis chloropetoides)隶属于雀形目、马岛鹎科、凯瑞薮莺属,是独属于马达加斯加的特有种。这种中等体型的鸟长约15厘米,主要栖息于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部的干热森林和沿海灌木丛。

【外形特征】
绿马岛莺拥有灰褐色的头部,两侧点缀着一条明显的白色眉纹,眼睛周围具有深色条纹。其上体和翅膀的覆羽呈现浅橄榄棕色,尾覆羽则逐渐过渡为橄榄绿色,而尾羽为暗淡的橄榄绿色,最外侧羽毛则更显鲜绿色,还带有一圈灰色白边。胸腹部是白色的,胸部带轻微灰褐色。虹膜呈现棕色,喙部上部为暗角质色,而下部则为淡橙色,腿脚呈浅棕色。

【鸣叫特征】
绿马岛莺的叫声类似于摩擦声的颤音,具体音效为“geerrr”,这与马岛薮莺相似,但声音更为柔和。它们通常在露出的栖枝上鸣叫,鸣叫声开始于颤音,随后会转为类似口哨的“tewtewtewtewtewtew…”一连串的音符,整个鸣叫片段可持续10至30秒。

【生活习性】
绿马岛莺主要在马达加斯加西南部的棘状亚沙漠、沿海灌木及落叶林边缘活动,海拔范围从海平面到800米。它们以昆虫为主食,特别是毛虫。喜欢在低矮茂密的植被中觅食,有时也会在地面寻找食物。在非繁殖季节时,绿马岛莺常常成群结队行动,且容易与其它物种混群。

【繁殖习性】
绿马岛莺的繁殖期通常为11月至12月。其巢由干燥的树叶、树皮碎片和蜘蛛网构建而成,内部铺设细小的叶柄,牢固地安置在接近地面的密生灌木中的垂直小枝之上。一个巢含有3枚卵。

【外型辨识】
绿马岛莺比其他同类更加偏绿色,尤其是尾羽也更长,尾羽末端有明显的白色尖端,并且胸部无绒毛状纹路。与荒漠薮莺相比,绿马岛莺的颜色变化明显,尾羽末端的白色尖端也是显著区别之一。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无危物种(LC)评估,绿马岛莺在西马达加斯加干旱森林和南马达加斯加棘状森林的生态区内均有分布。整个分布区域内数量相对较多,目前未受全球性威胁。

【地理分布】
绿马岛莺目前仅限定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部的特殊生境。这种独特物种的研究对理解该岛特有生物学有着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