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灰蚁鵙
英文名:Northern Slaty Antshrike
学名:Thamnophilus punctatus
【简介】
北蓝灰蚁鵙 (Northern Slaty Antshrike, Thamnophilus punctatus) 属于雀形目蚁鸟科蚁鵙属,广泛分布于南美亚马逊雨林北部和西部,包括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圭亚那、秘鲁、苏里南和委内瑞拉。该物种通常栖息于低海拔的热带森林、边缘地带、光秃林地及各类疏林环境,避免潮湿密集的森林。
【外形特征】
北蓝灰蚁鵙体长约13至15厘米,体重为16至18克。雄鸟的头部呈现黑色至灰色,背部为灰黑色且具有黑尖羽,翅膀呈现黑色,带有白色和边缘斑点。尾部为黑色,有白色尖端和斑点,腹部颜色为灰蓝色,有时略有白色。雌性北蓝灰蚁鵙的头部为棕黄色,背部为橄榄绿色,翅膀为暗棕色,带有白色斑点,飞羽的边缘呈淡黄褐色,腹部颜色为浅橄榄黄色,尾部为红黄褐色。
【生活习性】
北蓝灰蚁鵙主要活动于森林的下层及中层,偏好在1至12米高的树冠或低矮植被之间觅食。该种群通常以昆虫为主要食源,包括鳞翅目幼虫、螽斯、蝗虫等各类小型昆虫。觅食时,北蓝灰蚁鵙会在地面1至12米的范围内跳跃搜寻猎物,有时亦会成对出行。
【鸣叫特征】
它们会发出连续10至15个音节组合的叫声,这些音节由加速的10至15个逐渐变短的音韵构成,先慢后快,最后变得不可数,同时音调逐渐升高。其叫声特征多样,包括短暂的“caw”声、较长的“caw”声及其突然出现的嘶哑音。
【繁殖习性】
该物种的繁殖季节主要在巴西8月至12月及法属圭亚那8月中旬。巢通常悬挂在低矮树枝的叉口处,由植物纤维碎片、细草和真菌根状茎组成。每个巢一般产两枚蛋,蛋壳色泽淡奶油,带有红褐色斑点。
【外型辨识】
北蓝灰蚁鵙具有明显的性二态性,雄性个体头、背部、翅膀、腹部等部位的灰色对比明显。而雌性区别则在于头部的棕黄色和更明显的翼纹。与其他同属的蚁鵙相比,该物种主要依据鸣叫特性、栖息地和部分外观特征来辨别。
【保护状况】
北蓝灰蚁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为无危物种,但因居住地区的构建和农作活动产生了压力,其两个亚种情况略有不同,具有较小的地理范围,面临着农业开发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