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蚁鸟科 > 蚁鵙属 > 西蓝灰蚁鵙
西蓝灰蚁鵙

西蓝灰蚁鵙

英文名:Black-crowned Antshrike

学名:Thamnophilus atrinucha

【简介】
西蓝灰蚁鵙(Thamnophilus atrinucha),是雀形目蚁鸟科蚁鵙属的一种鸟类。这种鸟类主要栖息于中美洲至南美洲西北部,分布范围涵盖伯利兹南部至委内瑞拉西北部和秘鲁西北部等地区。

【外形特征】
西蓝灰蚁鵙的体长约为14.5至15厘米,体重约为20至28.5克。雄鸟的上体呈蓝灰色,头顶前部为灰色,具黑色冠顶和颈背,翅膀和尾羽为黑色,但翼梢有白色斑纹,尾巴端部也有明显的白色斑点,其下体为蓝灰色。雌鸟的上体呈现棕褐色至淡黄褐色,翅膀是暗褐色配合边缘的棕色条纹,下体颜色为淡黄褐色至灰褐色,嘴和腿的颜色在雄鸟和雌鸟上有差异。

【鸣叫特征】
西蓝灰蚁鵙的鸣叫声为一系列的“uh”音,其中尾音为一个单独的“erk”音,且音调较高,常在清晨,但也可能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鸣叫。此外还有其他叫声,例如“caw arr-arr”和“bark rattle”。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偏爱热带森林的边缘而非内部,其活动范围集中在林下至中层,有时也能在树冠层出现。西蓝灰蚁鵙是食肉性的,它们通常会加入到混合物种的觅食群体中,以捕食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为主,同时偶尔会捕捉小蜥蜴作为食物。

【繁殖习性】
在繁殖季节,通常从4月持续到7月,它们会筑造一个杯形的巢,巢用真菌根状菌丝、苔藓等材料编制而成。每个巢通常包含两枚蛋,母鸟和公鸟都会参与孵化,孵化期约为14至16天。幼鸟大约在10天左右便离开巢穴。

【外型辨识】
西蓝灰蚁鵙容易与暗蚁鸟和横班蚁鵙混淆,然而通过观察体型、钩状喙、翼斑和尾斑以及鸣叫声等特征,可以较容易地加以区分。

【保护状况】
这种鸟的保护状态已被列为LC(无危),表示在面临生存威胁方面,这物种的保护级别较为稳定。然而,该物种仍面临森林破坏所带来的生存挑战。

【地理分布】
西蓝灰蚁鵙的栖息地从海平面至1500米的热带森林区域均有分布,其地理范围遍及中美洲,从南面的伯利兹南部到委内瑞拉西北部和秘鲁西北部的广阔地带。然而这种鸟类并非分布于南美洲所有区域,主要集中于上述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