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鹱形目 > 信天翁科 > 小信天翁属 > 新西兰信天翁
新西兰信天翁

新西兰信天翁

英文名:Buller's Albatross

学名:Thalassarche bulleri

【简介】
新西兰信天翁(学名:Thalassarche bulleri,英文名:Buller's Albatross)是一种属于鹱形目信天翁科的小信天翁。它们主要栖息在广阔的海洋和远洋环境里,通常远离陆地。繁殖时会造访新西兰附近的多个岛屿。

【外形特征】
新西兰信天翁体长为76-81厘米,体重雄鸟为2500-3800克,雌鸟为2150-3200克,翼展可达205-213厘米。显著的外形特征是下翼有着宽厚的黑色前缘,成年个体头部为灰色至灰褐色,并且头顶呈银白色,背部、上翼和尾部颜色暗灰,腹部及臀部为白色。而下翼则是纯白色,不过在翼后缘和更宽的翼尖及前缘都有黑色的边缘。喙主要为黑色,边缘和尖端则为黄色。

【鸣叫特征】
新西兰信天翁有三种主要的叫声:一种是较为嘶哑的声音;第二种为持续大约2.2秒的哀嚎,主要由雄性鸟用于求偶;第三种则是一种多音节的呻吟声。此外,它还会产生由上下喙接触而产生的机械声音,共有四种不同形式。

【生活习性】
新西兰信天翁主要栖息在广阔的海洋和远洋环境里,通常远离陆地。它们仅在繁殖季才会造访岛屿以乌贼(特别是Ommastrephid)、鱼(如Moridae科的种类)以及被囊动物(如Pyrosoma类)和甲壳类动物为食。新西兰信天翁一般在水面捕食,偶尔也会采取浅水潜水的方式捕食,有时它们会跟随船只航行。

【繁殖习性】
每年新西兰信天翁繁殖一次。不同亚种的繁殖季节有所不同,一般在一个繁殖周期开始时,雄鸟通常比雌鸟更早七天返回繁殖地。繁殖季节一般从10月(platei亚种)或是在1月(bulleri亚种)开始。巢筑通常位于草坡或是巨石之间的情况,这常在植被较少的地方,比如狭窄的海岸台地。巢由草、根和泥土构成。产蛋是一枚淡褐色斑点的白色蛋,平均大小是103.1 x 64.7毫米,约重246克。孵化期大约为69到72天,雌雄轮流孵卵,换班平均时间为10到11天。初生雏鸟需要父母的照料直到大约15到30天大,一般在167天后雏鸟将离巢。

【外型辨识】
相比于较大的信天翁,比如Salvin's和查岛信天翁,新西兰信天翁下翼处的黑色前缘更宽,但比灰头信天翁的窄。另外,幼鸟头部颜色较深且喙色较暗。而在成鸟中,与灰头信天翁的区别在于新西兰信天翁喙上更多地显现黄色。platei亚种则在头部颜色更深和喙部更宽方面与bulleri亚种有所区别。

【物种区别】


【保护状况】
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将新西兰信天翁列为NT(近危)。

【地理分布】
新西兰信天翁繁殖于新西兰附近的多个岛屿包括斯内尔斯群岛、索兰德岛、查塔姆群岛(即大、小姐妹岛和四十岛)以及三王群岛的Rosemary Rock。非繁殖季节时,它们广泛地分布于澳大利亚东西部的沿海水域及南美洲的南部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