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尾榛鸡
英文名:Chinese Grouse
学名:Tetrastes sewerzowi
【简介】
斑尾榛鸡(学名:Tetrastes sewerzowi),俗名羊角鸡,为中国特有种。主要栖息于甘肃、青海、四川等地的高山针叶林及桦树林带。
【外形特征】
雄鸟体长33至40厘米,体重279至390克;雌鸟体重270至407克。雄鸟上体黑纹较宽,上胸呈栗色,尾羽有独特条纹。雌鸟色彩较为暗淡,喉部黑色被白色边缘羽毛遮掩,下体呈土黄色,黑纹不那么强烈。虹膜深褐色,喙和脚灰黑色。
【生活习性】
斑尾榛鸡全年基本定居。雏鸟主要栖息于东北朝向的山坡上,食用柳树和桦树的花蕾与嫩叶;夏季偏好虎耳草的花序和果实;秋季以山楂果实为主食;冬季则以沙棘果和柳树枝芽为主食。
【鸣叫特征】
在春季和秋季,雄鸟会进行领地展示,通过拍打翅膀发出“噗噗”的声音,并从地面跳至约1米高,产生低频震撼效果。在争斗时,雄鸟会发出哑声的“恩恩恩恩...”声,有时还会有伴随性音。雌鸟则会为领地范围和幼鸟安全发出“泽泽泽-哒哒”的警告声。
【繁殖习性】
繁殖期从5月末至6月中旬,实施一夫一妻制。春季形成配对,雄鸟在冬季已建立领地,5月开始交配行为。雌鸟筑巢于树根下、树桩或岩石旁,内部垫以树皮、草、苔藓等。每窝产卵5-8枚,孵化期约25天,由雌鸟单独孵化。孵化后,雌鸟独自照顾幼仔,约2到3个月后独立。
【外型辨识】
指名亚种(T.s.sewerzowi)主要集中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及祁连山脉;四川亚种(T.s.secunda)分布于四川北部。
【保护状况】
斑尾榛鸡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的“近危”(NT)等级,并已纳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保护物种。栖息地受到森林砍伐与破碎化威胁,导致种群数量下降,正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措施来减缓这一情况。
【地理分布】
分布在从甘肃中部至青海南部、西藏东部、云南西北部和四川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