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鸡形目 > 雉科 > 雉鹑属 > 黄喉雉鹑
黄喉雉鹑

黄喉雉鹑

英文名:Buff-throated Monal-Partridge

学名:Tetraophasis szechenyii

【概述】
黄喉雉鹑(学名:Tetraophasis szechenyii)是鸡形目雉科雉鹑属的一种大型陆栖走禽,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及中国西南部的高海拔地区。体长29至50厘米,体重660至1790克。雄性比雌性稍大,拥有特征鲜艳的橙色眼圈、金色喉部、灰色胸腹部,尾部由18根白色尖羽组成,部分竖立时具警示效果。

【外形特征】
黄喉雉鹑身体大部分披覆棕褐色羽毛,上体褐灰色,头部纵纹明显,飞羽有白色斑点,尾羽呈楔状。颏、喉、前颈为皮黄色,尾下覆羽红栗色,腋下灰色。雄性有距,虹膜褐色,嘴略黑,红色脚趾。

【生活习性】
黄喉雉鹑夜间沿树栖息,除繁殖期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其他时候则呈小群活动。善于地面行走和跑动,不擅长飞行,鸣叫宏亮、嘈杂,在早晨和天气变化时尤为明显。

【鸣叫特征】
黄喉雉鹑的鸣叫声宏亮、嘈杂,在早晨和天气变化时尤为明显。

【繁殖习性】
每巢产卵3至7枚,巢隐蔽于地面或小树上。新生雏鸟羽毛颜色醒目,背部有一条黑色纵纹,两侧为白色带状。

【外型辨识】
黄喉雉鹑的特点包括显著的橙色眼圈和金色喉部,胸腹部为灰色。

【保护状况】
黄喉雉鹑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为无危(LC)级别,并被列为中国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西藏东南部,黄喉雉鹑数量估计在25,000至40,000只之间。部分地区由于佛教寺院的保护措施和补充喂食而相对常见。

【地理分布】
其分布区域包括西藏东南部、青海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印度东北部的部分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