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王鹟科 > 寿带属 > 寿带
寿带

寿带

英文名:Amur Paradise Flycatcher

学名:Terpsiphone incei

【简介】
寿带,学名为Terpsiphone incei,是雀形目王鹟科的一种鸟类。体型中等,体长约为22厘米,雄鸟加尾长可达30厘米。该物种俗名众多,包括白带子、长尾巴练、一枝花等。

【外形特征】
该物种雄鸟主要分为两种体色:栗色型和白色型。它们共同的特征包括黑头和蓝色眼圈,此外,雄鸟呈现出华丽的长尾,尤其是繁殖季节时,尾长几乎等于身体长度的两倍。相比之下,雌鸟的尾巴较短,身体颜色较暗。

【生活习性】
寿带栖息于阔叶低地和山地森林。在迁徙和冬季,它们也会出现在较为开阔的环境中。它们常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通过空中捕食小型飞虫和偶尔捕食蜘蛛进行取食。雌鸟和雄鸟非繁殖期间通常在中层至树冠活动,有时接近地面。

【鸣叫特征】
鸣叫多为连续响亮的哨声,同时也发出较短促的声响。

【繁殖习性】
繁殖周期从每年5月开始,持续到7月。寿带在繁殖期间会在树枝或悬挂的树枝上建巢,这种巢呈精致的杯状结构。每个巢中的卵通常数量为4至5个,由双亲共同孵化。孵化期约需13至16天,之后幼鸟大概会停留留在巢中9至12天直至能够飞行。

【外型辨识】
雄鸟主要分为两种体色:栗色型和白色型。它们共同的特征包括黑头和蓝色眼圈,此外,雄鸟呈现出华丽的长尾,尤其是繁殖季节时,尾长几乎等于身体长度的两倍。相比之下,雌鸟的尾巴较短,身体颜色较暗。

【保护状况】
寿带被列为无危物种,但在俄罗斯东南部的分布区却显得较为稀有。在中国,该物种普通可见,但应警惕过度捕捉对野外种群产生的潜在威胁。因此,对其捕获饲养的活动应避免。

【地理分布】
繁殖季节时,该物种主要分布在从中国中部至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和北韩。其繁殖地显著特征是树上和地栖林地中丰富的虫类资源。过冬时,它们会迁徙到东南亚包括在如印尼苏门答腊等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