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王鹟科 > 寿带属 > 毛里求斯寿带
毛里求斯寿带

毛里求斯寿带

英文名:Mascarene Paradise Flycatcher

学名:Terpsiphone bourbonnensis

【简介】
毛里求斯寿带(学名:Terpsiphone bourbonnensis),又称马斯卡拉林绶带,属于雀形目王鹟科寿带属的鸟类,仅分布于印度洋的马斯克林群岛,包括留尼汪和毛里求斯。该物种有两种亚种——留尼汪亚种和毛里求斯亚种(T. b. desolata)。

【外形特征】
毛里求斯寿带体长为15至20厘米,雄鸟头部黑色,颈部至腹部为灰色,上体为深栗色,尾巴为赤褐色,翅膀尖端为黑色。雌鸟比雄鸟小,头部暗灰,嘴色较淡,具有蓝色眼圈。羽毛颜色较为鲜艳的是毛里求斯亚种。

【鸣叫特征】
毛里求斯寿带的叫声包括尖锐的‘sree-sreeet’声和激动的啾啾声,其歌声主要是悠长悦耳的‘twee’音符组成的序列。叫声主要用于领土宣告和求偶。

【生活习性】
留尼汪的该物种栖息于多种森林环境,从海平面到海拔500-600米的高度都有分布;而毛里求斯亚种则主要在本地常绿森林和部分特有树种的种植园内栖息。毛里求斯寿带以昆虫为食,如甲虫、苍蝇、蜻蜓、飞蛾及石蛾等,通过在树枝上警觉注视并捕捉空中飞行的昆虫,或是觅食于植物间。它们通常单独进行觅食活动,偶尔会与其他种类的白眼鸟共同活动。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在毛里求斯为8月至2月,在留尼汪为9月至12月。巢穴由苔藓、地衣和蛛网等材料构成,是一个锥形杯状结构。每次产卵2至3枚奶油色或粉白色的蛋,带有锈斑,由双亲共同孵化大约14至16天。雏鸟被喂养五周,通常在离巢后会继续留在父母的领地内8至9周进行学习。

【外型辨识】
与同类相比,毛里求斯寿带的独特之处在于缺少长中央尾羽,雄鸟拥有黑色头部和蓝色眼圈,而雌鸟头部呈灰色,眼圈不显眼。

【保护状况】
尽管该物种在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无危(LC),然而持续的环境压力意味着其生存状况仍需密切监控。

【地理分布】
毛里求斯寿带分布于印度洋马斯克林群岛的毛里求斯和留尼汪,栖息于亚热带或热带低地潮湿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