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王鹟科 > 寿带属 > 贝氏寿带

贝氏寿带

英文名:Bedford's Paradise Flycatcher

学名:Terpsiphone bedfordi

【地理分布】
贝氏寿带特有于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分布于该国东北部伊图里地区的阿雷比至马旺比一带和伊东姆韦山脉及卡胡齐山以西的低地森林。

【外形特征】
雄性的贝氏寿带整体呈现蓝灰色,头部颜色更深,带有深丝绒黑至闪亮的钢蓝色,尾羽渐长,中央最长,尾部呈棕黑色,边缘泛蓝灰色。翅膀上飞羽同样为棕黑色,带有蓝灰色边线。眼睛虹膜为棕色,眼睑附近有天蓝色的皱褶,红色的部分包括嘴内部,喙为暗天蓝色,嘴内部呈黄色,腿为棕黑色。雌性与雄性类似,但颜色较淡,颈部和喉部黑度减弱,羽毛更灰,少有蓝色,中央尾羽较短,眼睑颜色较暗。幼鸟颜色更灰,尤其是翅膀和尾部,头部黑度减弱,缺乏眼睑皱褶,喙色较接近棕色。

【鸣叫特征】
贝氏寿带的叫声被描述为一系列的“zre-zre”声。

【生活习性】
贝氏寿带生活在低地原始常绿森林和过渡森林,偶尔出现在海拔980至1500米的落叶森林,甚至高达1800米的山地森林中。它们偏好过渡至低地森林,通常不会与红腹寿带(ignea亚种)在同一生境中出现。以昆虫为食,包括半翅目虫子、鳞翅目蛾类和直翅目蝗虫。通常成对或家庭群生活,并偶尔加入混合物种的鸟群。觅食时集中在林下层,专享树冠层以外的场所,有时会从树叶上垂直站立取食,同时跳跃于树枝间并频繁发出叫声,以环形飞行捕捉惊扰或飞过的昆虫。

【繁殖习性】
全年在伊东姆韦繁殖,3月份观察到筑巢,2月、10月和11月发现雌性卵巢活动,4月至9月雄性睾丸增大。贝氏寿带是一夫一妻制鸟类,领域性较明显,已知的一个巢穴为深而精细的开放杯状,由苔藓制成,内部细节为细草。巢直径约65毫米,高60至70毫米,内径50毫米,深45毫米。每次产卵2枚,卵壳光滑,乳白色,大端有小红棕色斑点,尺寸为约19×14.1毫米。双亲共同孵化,但关于孵化期和育雏期的信息尚不明确。

【外型辨识】
贝氏寿带与暗色凤头鹟和蓝头凤头<|im_start|><|im_start|><|im_start|><|im_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