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王鹟科 > 寿带属 > 巴氏寿带
巴氏寿带

巴氏寿带

英文名:Bates's Paradise Flycatcher

学名:Terpsiphone batesi

【简介】
贝茨寿带鸟,英文名Bates's Paradise Flycatcher,学名Terpsiphone batesi,是雀形目王鹟科寿带属的一种鸟类。该鸟两性外观相似,主要特征为蓝灰色头部和下体、赤褐色背部和长长的尾部。

【外形特征】
贝茨寿带鸟体长通常为18厘米,在喀麦隆和安哥拉的部分地区,雄鸟的中央尾羽可以延伸至23-28厘米。该物种头部和下体呈现蓝灰色,背部为赤褐色。雌雄在羽色方面相似,都有蓝色的喙和眼环,雄鸟西南部种群的尾部更长些。

【生活习性】
它们主要栖息于低地雨林和沼泽森林的中层,分布范围包括喀麦隆、中非共和国西南部、赤道几内亚、加蓬、加蓬东部至刚果共和国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大部分地区,向南延伸到安哥拉西北部。贝茨寿带鸟常住于原始森林,包括次生林(可能被淹的森林区域)中,活动高度可达1300米。它们偏向单独或成对出现,也可能聚集3-5只结队。在森林的核心以及较低挂满树枝的地方,这种鸟类会小心翼翼地上下跳跃、觅食昆虫。

【鸣叫特征】
它们主要以鳞翅目的飞蛾、直翅目的蚱蜢、鞘翅目的甲虫以及其他昆虫(如蜜蜂、黄蜂和蚂蚁)为食。夏季是繁殖季节的主要时间段,但一年四季均可繁殖,尤其在1-3月和9-10月更为常见,实行一夫一妻制。对于外貌上与它们相似的棕臀寿带分辨的要点在于头部的浅色调和没有冠毛,以及较短的尾部。与非洲寿带相比,贝茨寿带鸟的尾羽下部是赤褐色的且没有冠毛。

【繁殖习性】
该物种的命名是为了纪念美国鸟类学家乔治·拉蒂默·贝茨(George Latimer Bates)。

【保护状况】
贝茨寿带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 3.1版本,保护级别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贝茨寿带鸟的地理分布广泛地覆盖了安哥拉、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和加蓬东北部。列出的分布地图为这一物种的地理分布基于它们预期实际存在的区域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