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绣眼鸟科 > 双色绣眼鸟属 > 双色绣眼鸟
双色绣眼鸟

双色绣眼鸟

英文名:Rufescent Darkeye

学名:Tephrozosterops stalkeri

【简介】

双色绣眼鸟,学名Tephrozosterops stalkeri,英文名为Rufescent Darkeye。属于雀形目,绣眼鸟科,Tephrozosterops属。

【外形特征】

双色绣眼鸟的体长约12至13厘米,体重在15至21克之间。其通体呈现锈褐色,上部羽毛边缘略带红褐色,黑色或褐色飞羽与尾羽的外缘较为明显。面部以颊部和耳羽呈现灰色调,腹部为白色,两胁和大腿处被轻微染上褐色,尾下覆羽略带淡黄色。翅膀内部纯白,虹膜呈现红褐色或深褐色,喙为褐黑色,腿和脚为蓝灰色。雌雄鸟在外观上相差无几,幼鸟的特征尚未详细描述。

【生活习性】

这种鸟通常栖息于森林的边缘,茂密的次生林,附生植物浓密的区域,或者灌木丛和清理地带的边缘。它特别表现在海拔500米至1200米之间的地方,最常见于650米至950米的Manusela区域。双色绣眼鸟以群居形式生活,并常常与其他种类的鸟群混在一起,尤其是在与山白眼和塞兰白眼下。它的食物包括种子、浆果及昆虫,如甲虫。

【鸣叫特征】

双色绣眼鸟的鸣声为高音的啾啾声,但具体的描述尚未提供。

【繁殖习性】

双色绣眼鸟曾在八月份被观察到成鸟喂养幼鸟。其余有关繁殖的详情尚未得知。

【外型辨识】
在塞兰岛上,双色绣眼鸟的独特外观特征使其在只有山白眼和塞兰白眼存在的情况下,仍易于与其他鸟类区分。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双色绣眼鸟属于“无危”(LC)物种,并且它被认定为限制分布区物种,在塞兰岛生态系统中具有适度的常见度。

【地理分布】

双色绣眼鸟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塞兰岛的西部与中部,及东南部摩鹿加群岛的部分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