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冠红翅鵙
英文名:Black-crowned Tchagra
学名:Tchagra senegalus
【外型辨识】
黑冠红翅鵙(学名:Tchagra senegalus),是雀形目丛鵙科红翅鵙属的鸟类。它体长19至23厘米,体重42至55克,是最具辨识度的非洲鸟类之一,以其黑色的冠羽、眼纹和宽阔的白色眉纹闻名。
【外形特征】
黑冠红翅鵙拥有醒目的羽毛设计。头部标志性特征为黑色冠羽和眼纹,配以宽大的白色眉纹。背部颜色为浅棕色,翅膀为栗色,尾巴呈现黑色并带有白色尖端。腹部为灰色,下体柔和的灰色调中,喉部和腹部为白色。幼鸟的冠羽带有斑点,嘴色为灰褐色。不同亚种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体型尺寸、背部颜色、下体色调和眼纹上。
【鸣叫特征】
黑冠红翅鵙发出丰富的鸣叫声,包括一系列婉转悦耳的口哨声,声音逐渐下降,节奏变慢,如“whee, hooee, heeyoo, hyooo, hooey...”。雌性叫声则较为急促,呈下降颤音状。
【生活习性】
这一物种喜欢栖息于各种开阔草地环境,尤其偏好有灌木、灌木丛和小树的地方。其食性以昆虫为主,包括蚱蜢、蟋蟀、甲虫、毛虫、黄蜂、蝉、蚂蚁、蜘蛛、蝎子、蜗牛等,偶尔也会摄入小型果实、蚯蚓、青蛙、蝌蚪、小型蜥蜴以及蛇等其他食物。它常常会加入混合种系的觅食群体。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在5月至6月之间,具体时间视地理位置而异。雄鸟通过展示飞行和鸣唱来宣示领域。巢穴由雌雄双方共同构建,结构类似浅杯状,通常在灌木或小树的水平或垂直分支上搭建,距离地面约2米。窝中通常包含1至4枚卵,孵化期大约为12至15天。幼鸟孵化后在14至16天后能够离开巢穴。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标准,黑冠红翅鵙被列为无危(LC)等级。
【地理分布】
黑冠红翅鵙在非洲以及阿拉伯半岛中有广泛的分布,可见于摩洛哥、西非、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北部、安哥拉以及南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