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斑红翅鵙
英文名:Three-streaked Tchagra
学名:Tchagra jamesi
【简介】
纹斑红翅鵙(学名:Tchagra jamesi),归属于雀形目丛鵙科红翅鵙属,这是一种体长约16至17厘米的小型鸟类。此物种以探险家Frank Linsly James命名,常见于东部非洲半干旱地区。
【外形特征】
其头顶具三条明显的条纹,一条沿头顶中央延伸,另外两条穿过眼睛;头侧为灰褐色,中间带有狭窄的黑线,眼后有一条黑色的线条。上体呈灰褐色,肩部带有橄榄色;尾羽色灰,带有细小黑色横纹;中央尾羽灰褐色,其余尾羽黑而末端白;翅膀外侧主要为赤褐色,次级飞羽外缘呈现赤色,下体灰黄直至腹部白色,翅膀下部为淡灰色。此物种雌雄在外观上极其类似,幼鸟略呈棕色,胸腹呈黄色,且上喙基部较为淡色。
【生活习性】
它们主要栖息在干燥的稀树草原和多荆棘灌丛地带,最高可达1200米的高海拔,通常活跃于低矮浓密的灌木丛中觅食,以昆虫为主食。它们也会加入多重杂食的聚集群,在特定时期内捕食其它鸟类的幼鸟。
【鸣叫特征】
雄鸟于展示飞行中发出一系列下滑音哨声,单音明显且略高于褐冠红翅鵙的鸣叫。
【繁殖习性】
纹斑红翅鵙的繁殖季节,根据地理位置不同,时间可以从12月至次年的7月不等。雄性通过展示其独特的滑翔飞行来宣示领地。它们筑巢于刺灌丛高位的枝桠处,巢由干草、小枝、树皮纤维组成,并以细小根须为内衬。通常每次产卵2-3枚,孵化以双亲共同执行。
【外型辨识】
与其他红翅鵙(例如Brown-crowned和Black-crowned Tchagras)相比,纹斑红翅鵙头部为灰色且缺乏黄色眉纹,尾部形状较为尖锐。在颜色识别上,目前有两个亚种分别指代不同的体色特征。指名亚种通常拥有较为明显对比的颜色模式,而mandanus亚种的颜色稍显浅淡些,腹部更偏向白。
【保护状况】
作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定的低危(LC)物种,纹斑红翅鵙的生存当前被认为是比较稳固的。
【地理分布】
这种鸟类主要分布在非洲东部,包括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南苏丹、坦桑尼亚以及乌干达。自然栖息地包括干燥的稀树草原和亚热带或热带干旱灌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