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蕉鹃目 > 蕉鹃科 > 冠蕉鹃属 > 黑嘴蕉鹃
黑嘴蕉鹃

黑嘴蕉鹃

英文名:Black-billed Turaco

学名:Tauraco schuettii

【简介】
黑嘴蕉鹃(Tauraco schuettii),学名为黑嘴冠蕉鹃,是一种中型蕉鹃。它们主要分布在中非的森林地带,包括刚果民主共和国、乌干达、肯尼亚西部、布隆迪、卢旺达和南苏丹。它们以其独特的绿色羽毛和鲜红色的翼斑而闻名。

【外形特征】
该物种体长40厘米,体重介于199至272克。黑嘴蕉鹃有小巧且全黑色的喙。背部、臀部、上尾覆羽和翅膀折翼部位呈现出蓝紫色,而下腹部至尾下覆羽为暗淡色。它们的羽冠圆润,末端为白色。眼睛周围有一条白色线纹,眼睑和眼周皮肤为红色。下颌基部呈深红色,腿和脚则为黑色。幼鸟的特征与成鸟相似,但喙全黑。

【生活习性】
黑嘴蕉鹃栖息于低地、中地和山地的常绿森林树冠层中,从500米的高度到2800米的高度范围内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它们以跳跃的方式在树之间移动,有时也使用短距离的拍翅和长距离滑翔飞行。主要食物以果实和小型昆虫为主。

【鸣叫特征】
黑嘴蕉鹃的叫声是一种重复的呱呱声,声音起初微弱,然后变得愈发响亮。叫声持续时间平均为10到22个音符,每秒大约2.5至2.75个音符。在刚果森林中,其响亮的“khaw, khaw, khaw”声响是森林中的典型声音之一。

【繁殖习性】
繁殖期内,黑嘴蕉鹃会用树枝搭建一个3至5米高平台状鸟巢。每次产两枚蛋,雄鸟和雌鸟一起守护领地,并共同承担孵化工作。

【外型辨识】
与沙氏蕉鹃相比,黑嘴蕉鹃的羽冠短且顶端呈现白色;与绿冠蕉鹃相比,则是羽冠顶端无白色尖端。此外,幼鸟与成鸟的区别在于喙完全呈黑色。

【保护状况】
黑嘴蕉鹃现处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红色名录中无危(LC)的保护级别,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二级附录物种。在整个分布范围内,其数量丰富,特别是刚果民主共和国。

【地理分布】
黑嘴蕉鹃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中非,包括安哥拉、布隆迪、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卢旺达、南苏丹和乌干达的森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