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氏蕉鹃
英文名:Schalow's Turaco
学名:Tauraco schalowi
【简介】
沙氏冠蕉鹃(学名:Tauraco schalowi),又称沙氏蕉鹃,属于蕉鹃目蕉鹃科冠蕉鹃属。该鸟类具有引人注目的翠绿色羽毛和长而尖的白色羽冠。
【外形特征】
沙氏冠蕉鹃呈现鲜艳的铜绿色羽毛,尾部渐变为深蓝黑至紫色。头部拥有长而尖的白色羽冠,喙部和眼周皮肤为红褐色。眼睛周围有白色羽毛装饰,眼缘明确。翅膀短圆,翼下有显著的红色飞羽。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海拔600至2500米的画廊森林、常绿林、灌木丛和河岸林地。它们的飞行能力较差,但善于攀爬,进食时以水果为主,有时也会补充一些植物和其他物质。在繁殖季节,沙氏冠蕉鹃会表现出较强的领地性。
【鸣叫特征】
该物种的鸣叫声由一系列6-10个粗糙的音节构成。先是发出较短而柔和的前两个音节,接着是节奏逐渐加快的“woh....woh....rrah..rraah..rraah..rraah..rraah”的序列,平均每秒约一音。
【繁殖习性】
沙氏冠蕉鹃繁殖期间会在高树冠的隐蔽处筑巢。筑巢工作由一对鸟类共同完成,通常产卵2枚,并轮流孵卵,孵化期为20至22天。幼鸟在巢中2至3周后开始学习攀爬,最终可达1至2周后学会飞翔。
【外型辨识】
相较于其他蕉鹃种类,沙氏冠蕉鹃的羽冠长度最长。
【保护状况】
沙氏冠蕉鹃的生存状况较好,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版为无危物种,并且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II)附录。在马拉维的Nyika高原,有较好的观察记录,分布密度可以达到每157公顷森林观察到43个放养区域,总共39对。
【地理分布】
沙氏冠蕉鹃分布于安哥拉至肯尼亚西南部,坦桑尼亚西部和马拉维,以及尼日利亚东北部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