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蕉鹃目 > 蕉鹃科 > 冠蕉鹃属 > 尼斯那蕉鹃
尼斯那蕉鹃

尼斯那蕉鹃

英文名:Knysna Turaco

学名:Tauraco corythaix

【简介】
尼斯那蕉鹃,又称白梢冠蕉鹃,属于蕉鹃科冠蕉鹃属的一种中型攀禽。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部的莫桑比克、南非和斯威士兰,在南非常被称为Knysna Loerie。

【外形特征】
成年尼斯那蕉鹃长约45至47厘米,重量在262至380克之间。显著特征包括:
- 圆顶状、可竖立的绿色头冠,顶部有明显的白色尖端;
- 腹部以下体表呈深金属绿色,带有翡翠和紫蓝色光泽;
- 翅膀主羽为明亮的红色,尖端黑色;
- 背部、翅膀覆羽、臀部和尾部深绿色闪金属光泽;
- 眼睛周围为红色环,眼珠棕色。

幼鸟体型和颜色与成鸟区别明显,头冠颜色较浅且无白色下缘,喉部较暗。

【生活习性】
尼斯那蕉鹃是树栖性昆虫及果实食者。喜爱吃Rothmannia capensis、Rapanea melanophloeos、Apodytes dimidiata等成熟果实,亦会食用昆虫和种子,尤其是Olea capensis的果实是其重要的食物来源。

【鸣叫特征】
这种鸟类发出一连串10至25个声音。开头声音较小,音调随时间增强且速率稍有加快,其鸣叫深沉而沙哑。在求偶和保护领地的时候,会展示其白色头冠。

【繁殖习性】
尼斯那蕉鹃于春季开始繁殖,每年产2枚卵,偶尔可产3枚。巢筑于常绿森林中的树上或灌木丛内,用树枝搭建一个浅弧形的平台。孵化过程需要23至26天,幼鸟在父母共同抚育下存活23至26天,飞行训练期约持续28至35天。

【外型辨识】
尼斯那蕉鹃的羽冠更圆且尖端白色特征更显著,与利氏蕉鹃相比更为明显。对比紫冠蕉鹃,尼斯那蕉鹃的颜色更深。

【保护状况】
目前尼斯那蕉鹃被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无危(LC)等级。在全球范围内,它们的数量大致稳定,但南非的开普省沿海森林的小规模持续丢失正在对当地种群构成威胁。

【地理分布】
尼斯那蕉鹃的具体地理分布区域主要包含南非南部和东部以及斯威士兰。此外,有记载显示它们的栖息地从沿海到海拔高达1800米的内陆森林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