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胸仙翡翠
英文名:Red-breasted Paradise Kingfisher
学名:Tanysiptera nympha
【地理分布】
粉胸仙翡翠,学名为Tanysiptera nympha,是一种隶属于佛法僧目翠鸟科仙翡翠属的鸟类。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中的新几内亚,包括鸟头半岛、Neck地区、Adelbert Range、休恩半岛和Huon Gulf等。
【外形特征】
粉胸仙翡翠的前额和头顶呈现蓝紫色,眼先为黑色。从脸颊到腮部则为蓝紫色,下体和背部为红色。小覆羽为黑色,中覆羽则呈现亮丽的天蓝色。其余大部分飞行羽为蓝紫色。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是长而细长的尾部,尤以中央两根为甚,外缘为蓝色,末端白色并膨大形成拍状。这双长尾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嘴部红色,虹膜深褐色,腿和脚则为黄褐色。
【生活习性】
粉胸仙翡翠是一种完全肉食性的鸟类,主要以鱼类、蜗牛、昆虫(如甲虫、蚱蜢、毛毛虫、蜈蚣、蚯蚓等)以及小型爬行动物(如蜥蜴)为食。捕食技巧与其它猎食岩翠鸟相似,通常隐蔽在靠近水域的树荫下觅食,站立时头部几乎不会移动,而尾巴则随风微摆。其捕食行为反映了其敏捷及出色的狩猎技能。
【鸣叫特征】
其鸣叫声为一种有力、下行的颤音,声音类似于'brrrrrrrrrrrrrrrrrrrrrrr…!'。
【繁殖习性】
粉胸仙翡翠筑巢时,通常选择距地面约四英尺(约1.2米)的白蚁塔上钻洞。巢穴大小大约为15厘米×13厘米,雌鸟通常产下5个卵,并且由雄鸟和雌鸟共同孵化和抚育雏鸟。
【外型辨识】
与褐背仙翡翠相比,粉胸仙翡翠的头部特征明显不同,因为后者头部是棕色而不是黑色。亦有别于Buff-breasted,粉胸仙翡翠的背部和尾部呈现清晰的红色而非白色。
【保护状况】
粉胸仙翡翠目前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的无危物种(2008版),其英文名被认定为Red-breasted Paradise Kingfisher,显示了其红色胸脯的显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