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鹦形目 > 长尾鹦鹉科 > 巨嘴鹦鹉属 > 巨嘴鹦鹉
巨嘴鹦鹉

巨嘴鹦鹉

英文名:Great-billed Parrot

学名:Tanygnathus megalorynchos

【简介】
巨嘴鹦鹉(英文名:Great-billed Parrot,学名:Tanygnathus megalorynchos)是鹦形目中的一种中型绿色鹦鹉。它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多个岛屿,包括摩鹿加群岛、小巽他群岛、四王群岛等地。巨嘴鹦鹉因其显著的体型特征和响亮的鸣叫,在鹦鹉养殖业中受到一些关注,尽管其人工饲养的数量相对较少。

【外形特征】
巨嘴鹦鹉体长约为38至43厘米,特征显著的是其巨大的红色喙。体表颜色多样,头部、颈背和肩部呈鲜艳的绿色,臀部淡蓝色,下体为黄绿色。此鹦鹉的眼睛周围呈奶油色,肩部有黑色斑点,背部橄榄绿色。雌鸟体型通常比雄鸟小但体色花纹没有任何不同。幼鸟则缺乏成年鸟肩部的黑色特征。

【鸣叫特征】
该鹦鹉种类发出多种声音,包括尖锐的啸叫“KEEK-KEEK-KEEK...”,震耳欲聋的“ER”声,以及高亢上升的哨叫“keeYIP”。

【生活习性】
巨嘴鹦鹉偏好栖息在低地的原始和次生雨林,尤其是具有开阔结构并带有松散落的大树的森林,在探索不同岛屿时经常走过这些地区。它们在大型岛屿上主要集中在沿岸地带以及相邻的丘陵地区,且多从岛的较高处迁徙至低地栖息和觅食。此品类每天清晨从高地上飞回低地活动寻找食物。

【繁殖习性】
巨嘴鹦鹉的繁殖季节一般在8月至9月间。它们选择高大的落叶树的树洞作为筑巢位置。具体的蛋卵数量尚未有固定数据,但在人工环境内记录到一次产下尺寸约为38.8毫米×28.4毫米的蛋卵。

【外型辨识】
巨嘴鹦鹉拥有的开阔的翅膀上带有黄色标记。不同于蓝颈鹦鹉以及蓝背鹦鹉,巨嘴鹦鹉在肩部缺乏黑色区域且不具下部翅膀和头部的蓝色特征。相比之下,雄性折衷鹦鹉具有红色侧腹斑点,但这一特征在巨嘴鹦鹉身上并不存在。

【物种区别】
巨嘴鹦鹉拥有开阔的翅膀上带有黄色标记。不同于蓝颈鹦鹉以及蓝背鹦鹉,巨嘴鹦鹉在肩部缺乏黑色区域且不具下部翅膀和头部的蓝色特征。相比之下,雄性折衷鹦鹉具有红色侧腹斑点,但这一特征在巨嘴鹦鹉身上并不存在。

【保护状况】
IUCN将巨嘴鹦鹉定为无危物种(LC),该物种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二级保护(CITES II)。

【地理分布】
它的分布特别集中在小型岛屿上,如印尼的苏拉威西岛、摩鹿加群岛、小巽他群岛中部和东部,以及四王群岛(位于新几内亚西北部)。在一些岛如萨鲁瓦蒂和萨兰甘尼曾盛况一时,然而在1978年时,该鸟种在这些区域内的数量已显著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