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鸡形目 > 冢雉科 > 营冢雉属 > 红嘴塚雉
红嘴塚雉

红嘴塚雉

英文名:Red-billed Brushturkey

学名:Talegalla cuvieri

【简介】
红嘴塚雉(英文名:Red-billed Brushturkey,学名:Talegalla cuvieri),属于鸡形目冢雉科营冢雉属的鸟类。该物种全长可达57厘米,分布于新几内亚西北部的Misool和Salawati岛以及Vogelkop半岛西部。

【外形特征】
红嘴塚雉头部有鬃毛状黑羽毛、橙红色的喙、黄色的眼圈和橙色的腿脚。成鸟的脸部暴露皮肤呈淡黄绿色或黄绿色,虹膜为黄色。幼鸟颜色较淡,且有黑红相间的飞羽条纹,喙可能为灰褐色。

【生活习性】
红嘴塚雉主要栖息于低地和山丘森林,受惊扰时会快速奔跑逃离。杂食性饮食习惯,以树叶、果实、昆虫等为食。

【鸣叫特征】
该种群被观察到发出一种刺耳的三音节叫声“wok-wak!wak!”声音洪亮。

【繁殖习性】
红嘴塚雉筑巢于大树下,用树叶和树枝构建巢。巢的高度在45至135厘米之间,直径可达约360厘米。蛋壳颜色呈现粉棕色,形状类似于Megapodius属的鸟蛋。繁殖季节不详,但曾于11月在Misool岛和7月在北Vogelkop半岛观察到了正在繁殖的雌鸟和雄鸟。

【外型辨识】
红嘴塚雉头部有鬃毛状黑羽毛、橙红色的喙、黄色的眼圈和橙色的腿脚。成鸟的脸部暴露皮肤呈淡黄绿色或黄绿色,虹膜为黄色。幼鸟颜色较淡,且有黑红相间的飞羽条纹,喙可能为灰褐色。

【物种区别】
与红嘴塚雉相关的肉垂塚雉通常出现在更高的海拔,并且其腿脚不是橙色。而Yellow-legged Brushturkey的腿脚颜色则更偏明亮的黄色。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红嘴塚雉被列为无危物种。尽管曾在适生环境内较为常见,但因人类采集鸟蛋和偶尔猎杀成鸟,加上其栖息地的退化,该物种的数量正在减少。

【地理分布】
红嘴塚雉分布于新几内亚西北部的Misool和Salawati以及邻近岛体的低地,Vogelkop半岛及其周围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