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䴙䴘目 > 䴙䴘科 > 小䴙䴘属 > 小䴙䴘
小䴙䴘

小䴙䴘

英文名:Little Grebe

学名:Tachybaptus ruficollis

【简介】
小䴙䴘(英文名:Little Grebe,学名:Tachybaptus ruficollis)是䴙䴘目䴙䴘科的小型水鸟。因其颈部呈红棕色而得名,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大部分地区、印度、非洲南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在中国主要为留鸟和部分候鸟,见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台湾和海南岛。

【外形特征】
小䴙䴘体长约23至29厘米,是体型最小的欧洲水鸟之一。夏季它们的头部及背部深色,颈部及其两侧呈现红色,喙尖,有明显的黄色口裂。冬季,毛色变为灰褐色并带有帽状斑纹和‘粉扑状’尾部。幼鸟羽色类似成鸟的非繁殖羽,但脸颊、喉部及颈侧为黑白兼棕色相间的条纹。

【鸣叫特征】
在繁殖季节,小䴙䴘的叫声为连续的颤音,如“weet-weet-weet”,相似于马嘶鸣。

【生活习性】
小䴙䴘栖息于清澈、生物丰富的自然水域和人工水域,如湖泊、沼泽、稻田等。夏季或繁殖期时常单独活动,非繁殖期可见小群体。它们擅长游泳和潜水,追逐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等,主要捕食小鱼、虾、昆虫幼虫、甲壳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植物。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为5-7月,在靠近水面的芦苇丛或水生植物中筑巢。巢呈浮动状态,能够随水面起伏。雌雄鸟交配后,雌鸟产卵,每窝4-8枚,卵色为青灰带黄褐色斑。孵化期通常为19至24天,早成鸟孵化后不久可以游泳,获得昆虫等食物。

【外型辨识】
小䴙䴘与同属其他鸟类在体型和颈部颜色上有明显区分,身体和头部在非繁殖季节和繁殖季节色块亦有所变化,受熟知的称谓如“油鸭”、“水葫芦”等影响也较大。

【保护状况】
小䴙䴘属于IUCN无危物种,根据中国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受保护。为了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保持其生境不被破坏是重要措施。

【地理分布】
在我国,小䴙䴘活跃于东北、东南沿海以及内陆的广大水域内,但在冬季时会往更开放或沿海水域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