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沙鸡目 > 沙鸡科 > 毛腿沙鸡属 > 毛腿沙鸡
毛腿沙鸡

毛腿沙鸡

英文名:Pallas's Sandgrouse

学名:Syrrhaptes paradoxus

【简介】
毛腿沙鸡(学名:Syrrhaptes paradoxus),也被称为沙鸡、突厥雀、寇雉、鸠,属于沙鸡目沙鸡科。它们栖息在干燥的平原和草原,广泛分布于中亚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中国、俄罗斯等国家。

【外形特征】
毛腿沙鸡体长约在27-41厘米之间,重量雄性能达到250-300克,雌性约200-260克,翼展范围是60-78厘米。其尾羽较长而尖锐,特别是雄性的外侧初级飞羽非常长和细。其前脚趾覆有羽毛,后趾缺失。腹部有一个显著的黑色斑块,与下方较浅的羽色形成对比。雄性有时显出模糊的胸带,雌性则有较清晰的黑色喉下线。幼鸟外观与成年雌鸟相似,但缺乏扩展的尾羽与飞羽,且颈部和胸部有棕色斑点。

【鸣叫特征】
飞行中,它们发出重复的、突然的鼻音音调声音“chup”或“pup”,有时会连续发出“pududup”声音,像是多个滨鸟的混合鸣叫。它们也会发出“ten-ten”、低沉的“curuucuruu...curuucuruu...coui-curuu”、气泡似的“kerkeri”和“puh-puh-purr”等多样的叫声。

【生活习性】
毛腿沙鸡喜欢栖息在低矮植物生长的草原和半沙漠地带,包括各种草地和灌木丛如艾蒿和戈壁植物。它们主要食用植物种子和嫩芽,包括豆类、藜、十字花科植物和禾本科植物,有时也吃农田中的谷物。

【繁殖习性】
毛腿沙鸡的繁殖期通常从4月中旬开始到6月。它们在地面筑巢,有时会隐藏在灌木或草丛内巢间距为4-6米。每窝一般有3枚蛋,孵化期在23到26天之间。雏鸟出生时覆盖着带有黑色斑点的软黄色毛。

【外型辨识】
【物种区别】
毛腿沙鸡与接近的成年物种——西藏沙鸡相比,最明显的区分在于毛腿沙鸡的腹部颜色较暗显而淡色的下翼明显,雄性毛腿沙鸡因其独特的橙色面部和橡胶灰色胸带可以容易识别,相比之下雌性则通过更多上体条纹和缺少胸带而区别于雄性。

【保护状况】
毛腿沙鸡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无危物种(LC)2012年版本名单中。在中国,它属于一类有保护价值、有益或具有重要经济与科学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

【地理分布】
毛腿沙鸡主要活动于中亚的地区,从北纬40°至50°之间,从哈萨克斯坦的乌拉尔山南部乌兹别克斯坦北部一直延伸到中国的北方、西北与西部,包括新疆、甘肃和青海省。偶尔,这些鸟类会从平常生活的边界迁移到欧洲,例如传闻中出现于英国和爱尔兰,这些迁移可能与食物供应变化、雪覆盖或干旱有关连。

此外,毛腿沙鸡在中国境内的冬季活动记录见于河北、陕西、陕西、辽宁以及山东,繁殖期则偶尔会在东南地区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