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鸡形目 > 雉科 > 长尾雉属 > 铜长尾雉
铜长尾雉

铜长尾雉

英文名:Copper Pheasant

学名:Syrmaticus soemmerringii

【简介】
铜长尾雉,日文称为“山鸟”,属于鸡形目雉科,为日本特有种。学名为Syrmaticus soemmerringii,分布广泛于本州、四国和九州的山地森林,海拔可达1800米。

【外形特征】
雄鸟以铜色光泽的羽毛、突出的红眼圈和长达98厘米的尾羽著称;颈部和肩部以黑色为底色,覆羽亮紫色边缘。雌鸟在外观上与环颈雉的日本亚种类似,但较为偏红,并显现出白色羽缘的特点。幼鸟则与成年的雌鸟相似,年轻雄鸟能够迅速长出大而漂亮的长尾。

【生活习性】
铜长尾雉栖息于靠近溪流的密林中,特别偏好杉木和赤松。小木屋常常被建在松树下,通常筑巢在地面,尤其是在那些有倒树遮阴的地区。这些鸟类以树根、橡子、种子为主食,偶尔会捕食昆虫。

【鸣叫特征】
繁殖季节内雄鸟发出深沉鼓声最为明显。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每年四月。每窝蛋的数量通常在7到13枚之间,蛋的颜色为奶油色或淡黄色。雌鸟肩负着孵蛋的责任,孵化期约为25天,幼鸟出生后很快就能行走,并在母亲的带领下成长至成年。

【外型辨识】
铜长尾雉以雄鸟的铜色光泽羽毛、突出的红眼圈和长达98厘米的尾羽为最显著特征;雌鸟较为偏红,并显现出白色羽缘的特点。幼鸟与成年的雌鸟相似,年轻雄鸟能够迅速长出大而漂亮的长尾。

【物种区别】
- S. s. ijimae, 仅分布于九州岛南部。
- S. s. intermedius, 分布于本州岛西部以及四国岛区域。
- S. s. scintillans, 分布于本州岛北半部。全称“山鸟”。
- S. s. soemmerringii, 定居于九州岛北部和中部。被称为“赤山鸟”。
- S. s. subrufus, 分布于本州岛太平洋一侧南部包括房总半岛、伊豆半岛及纪伊半岛。

【保护状况】
根据IUCN名录,铜长尾雉目前被列为近危物种(NT)。该物种的数量曾因1970年代的过度狩猎而急剧下降。至今,保护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中,旨在为减少狩猎行为和保护林区提供更加完善的管理。

【地理分布】
铜长尾雉广泛分布于本州、四国和九州的山地森林,海拔可达18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