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灶鸟科 > 合趾拾叶雀属 > 黄眉拾叶雀
黄眉拾叶雀

黄眉拾叶雀

英文名:Buff-browed Foliage-gleaner

学名:Syndactyla rufosuperciliata

【简介】
黄眉拾叶雀(学名:Syndactyla rufosuperciliata),隶属于雀形目灶鸟科合趾拾叶雀属,是一种具有显著黄褐色眉纹和楔形喙的中型鸟类。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和南美东南部地区,从厄瓜多尔南部到阿根廷西北部。

【外形特征】
黄眉拾叶雀的体长约17-18厘米,体重22-33克。它们头部具有一条黄色眉纹,连同淡色眉纹延伸至颈背。头面部呈棕色并带有不规则的黄色斑点,头顶颜色为暗橄榄棕色,且带有隐约的白色羽轴纹。背部至上尾覆羽为橄榄棕色,尾羽呈现深赤褐色,翅膀主要为深橄榄褐色。喉部呈现出白色,并且部分羽毛尖端带有棕色,胸部则为淡黄色,边缘橄榄棕色形成鳞片状外观,腹部则为橄榄棕色,宽度不一的灰白色条纹逐渐模糊直至消失。腿脚呈现出橄榄乃至棕色,虹膜颜色介于棕至深棕色之间,上颚为棕色至黑色,下颚为白色至蓝灰色。雌性和雄性外观非常相似,而幼鸟的下腹部则是由斑点而非条纹构成。

【生活习性】
黄眉拾叶雀栖息于常绿的山地森林以及次生林中,有时会伴有Chusquea竹林,海拔介于1300至2500米之间,甚至在某些低地区域可能可降至1000米水平。在南美洲东南部区域,这种鸟儿生活在海拔可高至2000米的热带低地常绿森林、画廊森林及次生林中。这种鸟儿全年留居,以昆虫(如毛虫)为主要食物来源。它们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会加入混种群,主要在林下层觅食,偶尔活动于地面。它们从树枝、枯叶及其他残骸中觅食,偶尔会敲击树枝。

【鸣叫特征】
它们发出类似昆虫的“tsip”声作为联络呼叫声,其鸣唱为快速且加速的序列,开始时声音微弱,随后上升并变大,同时局部产生颤抖或降调现象,鸣唱持续1.5至2.5秒,音调变化多样。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一般在11月,并在阿根廷西北部发现了此类鸟的卵。在巴西东南部及秘鲁南部,有雏鸟及离巢幼鸟的相关记录。该鸟类可能呈现单配制的特性。巢穴位置选择多样,包括腐朽树枝上的洞、建筑物墙壁上的洞、十一点直径为11厘米的垂直管道以及啄木鸟旧巢等。巢呈浅杯状,由小枝条构成。一窝通常产2-4枚卵。

【外型辨识】
通过对比同属其他物种,黄眉拾叶雀拥有较为独特的黄褐色眉纹、橄榄棕色上体及深红色尾羽。相较黄眉拾叶雀指名亚种,亚种acrita更偏向棕色,上体更偏绿色,尾巴更深入赤色,腹部条纹也更显著;oleaginea下体更偏绿色,条纹更窄更长。cabanisi与指名亚种相比,冠羽更深,眉纹更橙色,背部更暗棕,尾羽更深红。

【保护状况】
黄眉拾叶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物种(IUCN LC: Least Concern)。

【地理分布】
黄眉拾叶雀广泛分布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区域及南美东南部,具体分布于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即福克兰群岛)。这些鸟类在多个保护区可见,包括阿根廷的Calilegua国家公园及其Urugua-í和La Araucaria省级公园,亦出现在巴拉圭的Ybicuí国家公园,巴西的Aparados da Serra国家公园和Serra do Mar州立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