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黄拾叶雀
英文名:Planalto Foliage-gleaner
学名:Syndactyla dimidiata
【简介】
草黄拾叶雀(学名:Syndactyla dimidiata),又称Planalto Foliage-gleaner,属于雀形目灶鸟科合趾拾叶雀属的鸟类。其显著特征包括略上翘的喙和明显的眉纹,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巴西西南部至东南部、以及巴拉圭的东北部区域。
【外形特征】
草黄拾叶雀体长约17厘米,体重在27至32克之间。该鸟类全身呈现一致的锈红色调,头部颜色更深,体背呈肉桂色带锈红。翅膀为深锈红色,边缘则更亮淡,形成明显的翼带;其尾巴微渐变,尾尖较窄。喉咙和下体以均匀的赭色锈红为其特色,胸部略显浅色条纹,两侧偏橄榄色。眼睛呈棕色,上喙为深棕色,下喙基部有粉红色,腿脚呈橄榄色。雌雄性别一致,幼鸟喙较短,喉部为白色并带有淡褐色斑点,胸羽带有棕色条纹,尾较窄且尖。
【生活习性】
草黄拾叶雀主要活跃于低地热带雨林、画廊森林和热带灌丛区的cerrado森林中,并在树冠下层和中层层面觅食。它们主要以昆虫及其他节肢动物为食。草黄拾叶雀通常结对出现,偶尔也会加入混合物种群中。
【鸣叫特征】
草黄拾叶雀的叫声独特,主要由一系列延长或缩短的“check”音符组成,歌声如同短促而柔和的加速聊天声,之后是一连串粗糙、金属般、断续的“check”音,最后有一段渐慢的聊天声。当联系时,这类鸟会发出响亮的鼻音“cheh”,单发或双发。
【繁殖习性】
关于草黄拾叶雀繁殖生物学的详细信息尚无记录。
【外型辨识】
草黄拾叶雀与同类相比,具备更长和更尖锐的喙,下喙上翘的特征帮助它与同类区分开来。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草黄拾叶雀的保护级别列为无危(LC),但其数量总体相对稀少。
【地理分布】
该鸟类的主要分布区包括巴西西南部至东南部(从马托格罗索州向东到巴伊亚,向南至巴拉那),以及巴拉圭东北部(Concepción和Amambay)。在一些保护区,例如巴西的Das Emas国家公园、Brasília国家公园和Serra da Canastra国家公园,以及巴拉圭的Cerro Corá国家公园等,它们的数量更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