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色针尾雀
英文名:Rufous Spinetail
学名:Synallaxis unirufa
【简介】
棕色针尾雀,英文名Rufous Spinetail,学名为Synallaxis unirufa。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等地的安第斯山脉。栖息于山地常绿森林、矮林和湿润云雾林的灌木丛边缘。该物种被IUCN认定为无危(LC),繁殖期在3-6月间。
【外形特征】
棕色针尾雀全身几乎呈亮红褐色,头部稍淡。眼先区为深黑色,尾羽长而尖锐,并带有一定的磨损。喙全黑色,下颌基部有时呈浅肉粉或淡灰色,虹膜为深棕色至暗红棕色。跗跖和脚趾为灰色至深灰色。幼鸟上体呈棕色,头部有时带有橄榄色,下体比成鸟淡,胸腹部颜色最深。
【生活习性】
棕色针尾雀主要栖息于海拔1700-3700米的潮湿云雾林的灌木丛边缘。偏好安第斯山脉中的低丘地带,并在Chusquea竹林附近出没。它们成对活动,或偶尔在混合鸟类种群中出现。觅食范围从地面1至2米高处到4米左右,主要以昆虫及其他节肢动物为食。
【鸣叫特征】
棕色针尾雀的常用叫声包括“kweeéék”、“ku-kweeéék”或上升调的“kwee”,常间隔1至4秒重复发声。期间也偶尔发出‘jip’声及低沉的‘churrr’警报声。
【繁殖习性】
巢位于阔叶树顶端高处的枝杈上,结构为杯形,由细枝、芦苇茎叶、枯草等材料筑成,并外包蛛网及苔藓等地衣类植物。高度在5米以上。繁殖季节约在3-6月份,每窝产卵3-4枚。卵呈现出乳白色,有时带有淡淡的紫色和褐色斑纹。
【外型辨识】
棕色针尾雀体型比棕鹪鹩更大,且显得较为大胆。其尾羽尖锐且呈穿孔状,翅膀无条纹。
【保护状况】
IUCN认定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等地的安第斯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