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圈针尾雀
英文名:Necklaced Spinetail
学名:Synallaxis stictothorax
【简介】
项圈针尾雀(学名:Synallaxis stictothorax),是雀形目灶鸟科针尾雀属的一种珍稀小型鸟类。该鸟以其白眉纹和条纹胸部而闻名,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厄瓜多尔西南部和秘鲁西北部的干旱地区。
【外形特征】
项圈针尾雀体长11至13厘米,体重10至14克。头部具有醒目的白色眉纹,面部呈现黑色,并带有隐约的白色条纹。前额部位黑白相间,头顶灰褐色,背部略带棕色,并且臀部为红褐色,上尾覆羽红褐色鲜亮。翅膀的覆羽和次级飞羽主要为红褐色,翼弯处为白色,初级飞羽为暗色,而尾巴则为红褐色,中央一对尾羽为暗棕色。喉咙白色,胸部淡黄色并带有细密的黑色条纹,腹部白色,两侧和下尾覆羽为赭色。虹膜颜色在棕色至红棕色之间,嘴部黑色(有时下颚部分为灰色),腿和脚蓝灰色至深灰色。雌雄外貌相似,幼鸟的特征未详。
【鸣叫特征】
项圈针尾雀的主要鸣叫为一系列快速的喷溅音符,逐渐变缓并衰弱,声音像‘kweet-kweet kik-kik-kuit’kuit’kuit’,通常伴有伴侣的干燥降调咔哒声回应。此外,还会重复发出‘chit’或‘tseet’的声音,以及干燥的‘tik’声。
【生活习性】
项圈针尾雀通常结对或与其他鸟类混群觅食,它们擅长在离地面1至2米的高度从苔藓、枯叶和树枝上捕获节肢动物。它们往往选择筑巢于接近地面3至12米的刺树或仙人掌中。
【繁殖习性】
项圈针尾雀在厄瓜多尔的繁殖季节为2月至3月,每巢可产3至4枚卵,卵为纯白色或带有棕色斑点,尺寸约为16.5至17.4毫米×13.5至14.2毫米。孵化期约25天,雏鸟期16至22天。
【外型辨识】
与其他针尾雀属物种相比,项圈针尾雀具有更淡的眉纹、灰白色的两侧,以及下体带有斑点而非条纹。像钦奇针尾雀这样的其他同属物种,存在形态学、声学和遗传学上的差异。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项圈针尾雀的保护状态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该鸟类主要分布于厄瓜多尔西南部(从兰贝斯省中部至瓜亚斯省西部及其Puná岛)和秘鲁西北部(从洛雅省南部至拉利伯塔德省南部),海拔高度在近海平面至300米(厄瓜多尔)和400米(秘鲁)之间。它们生活在保护区如Machalilla国家公园(厄瓜多尔)、El Angolo狩猎保护区、Cerros de Amotape国家公园以及Tumbes国家保护区(秘鲁),并能够适应一定程度的栖息地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