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胸针尾雀
英文名:Rufous-breasted Spinetail
学名:Synallaxis erythrothorax
【简介】
棕胸针尾雀(Synallaxis erythrothax),又称Rufous-breasted Spinetail,属于雀形目灶鸟科针尾雀属。主要分布于中美洲东部地区,从墨西哥维拉克鲁斯经恰帕斯州南部,延伸至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及洪都拉斯西北部和加勒比海域沿岸。
【外形特征】
棕胸针尾雀体型玲珑,尾长且末端具尖锐形状。成鸟上体为赤褐色,头部、背部和臀部呈现出稍微淡一些的色调。翅膀主体为亮锈色,胸部及两侧的羽毛肉桂红色,腹部及下腹部则为灰白色,至尾下覆羽渐为淡棕色。幼鸟阶段上胸、两侧及尾下羽呈现淡棕色,腹部和下胸呈灰白色,带有棕色斑点。喙黑色,腿呈亮绿色至淡灰色。
【鸣叫特征】
棕胸针尾雀发出丰富的鸣叫声,包括鼻音状的“weet!-weet!-weet!-Wur'r'r'r'r'r”、尖锐上扬的“wrutuwit-wít-truw”,以及带有浓重鼻音的“whit'chew”。在报警时还会发出尖锐且带有颤动的声音。
【生活习性】
这种鸟全年生活在分布区域,偏好低地常绿森林边缘、次生林地、灌木区或巴依斯沼泽地。它们通常单独行动或成对活动,在觅食时主要以昆虫和偶尔的浆果为食。栖息地多在海平面附近,最高可达约1250米的高度。
【繁殖习性】
棕胸针尾雀每年3月至9月进行繁殖。它们习惯于一同筑巢,用刺状枝条搭建穹顶形状的巢穴,并且外部覆盖树皮碎片与多种叶茎,内部铺垫柔软的草和细小树枝。这些鸟通常产下3枚卵,偶尔可达4枚,孵化期约17至18天。幼鸟离巢后15天内可以飞翔。这种鸟的孵化和喂养有时由双方共同参与。
【外型辨识】
这种物种与蓝灰针尾雀在洪都拉斯东北部生活于同一区域。蓝灰针尾雀体色呈现深栗褐色,顶部和背中部带亮锈色。棕胸针尾雀头呈全灰色,胸部呈现锈色,腹部和胸前则呈现白色,均穿插黑白斑点。
【保护状况】
棕胸针尾雀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名录中被列为近乎无危(LC),表明人工干预不是必要之举。该物种尚未面临严重生存危机。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美洲东部地区,从墨西哥维拉克鲁斯经恰帕斯州南部,延伸至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及洪都拉斯西北部和加勒比海域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