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灶鸟科 > 针尾雀属 > 灰腹针尾雀
灰腹针尾雀

灰腹针尾雀

英文名:Grey-bellied Spinetail

学名:Synallaxis cinerascens

【简介】
灰腹针尾雀,英文名:Grey-bellied Spinetail,学名:Synallaxis cinerascens。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巴西东南部、巴拉圭东部、阿根廷东北部和乌拉圭中部的热带低地和山地常绿森林。

【外形特征】
灰腹针尾雀体长约14至15厘米,体重在10至14克之间。头部和面部灰褐色,上眼线略带浅灰色。耳羽黑色,额头深灰褐色逐渐转变为橄榄棕色的冠部和更深的背部。翅膀为赤红胸棕色,尾巴尖细,呈暗红褐色,形成独特的“针状”形态。下巴白色,上喉部有黑灰相间的斑点,下喉部黑色,与灰褐色胸部形成强烈对比,腹部灰而明亮,两胁和下覆羽为棕色。它们的虹膜呈红棕色,喙为黑色,有时下颚基部为灰色,脚趾为绿色。雌雄相似,幼鸟的喉部斑纹不明显,下部羽毛略淡且带有斑驳。

【鸣叫特征】
灰腹针尾雀的鸣叫声音为一连串高音的‘teeep-tepeee’声,尤为频繁的是尖锐的‘wheeet-beeet’,也包括‘wheeet, bu-beeeyt’或‘seeee, pu-tsee’等。两次叫声之间的间隔较长。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栖息于热带低地和山地常绿森林的密集下层植被中,偏好湿润环境,不靠近森林边缘。灰腹针尾雀通常在地面至树下层1至2米高的范围内活动,主要捕食昆虫,如螽斯和甲虫。通常以成对的方式觅食,常在叶堆中捕捉猎物。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正好适应南半球的春季至夏季。它们建造的巢巨大而复杂,总长度为0.5至0.6米,重量在3.7至3.9公斤之间,整体结构由细密的枝条编织而成。入口为向上倾斜的管状隧道,通向面向上方的巢室入口,巢室地面铺有柔软的新鲜叶子。巢置于地面刮平的碗状凹槽中,若位于斜坡处,则用支撑的树枝作为支撑。每次产卵3枚。

【外型辨识】
灰腹针尾雀因其特定喉部黑色斑块和腹部的灰褐色,以及独特的鸣叫声而易于辨识。

【保护状况】
灰腹针尾雀的保护级别评定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中的“LC”级别(无危)。

【地理分布】
灰腹针尾雀分布在南美洲的巴西东南部(包括戈亚斯州南部、米纳斯吉拉斯州南部和圣埃斯皮里图州)、巴拉圭东部(以帕拉瓜里州为主)、阿根廷东北部(米西奥内斯省和科连特斯省东部)和乌拉圭北部的区域。由于广泛森林砍伐,这种鸟类面临着急剧的栖息地缩减威胁。它们对森林的高度依赖使它们比同属其他成员更易受森林破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