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胸针尾雀
英文名:Pale-breasted Spinetail
学名:Synallaxis albescens
【简介】
淡胸针尾雀,又被称为Pale-bellied Spinetail,属于雀形目灶鸟科针尾雀属。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开阔草原、灌木草原、牧场及次生灌木丛地带。其独特的隐蔽行为特征和辨识度较高的鸣叫声,使得它们成为鸟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对象。
【外形特征】
淡胸针尾雀体长11至13厘米,体重介于9至17克。成鸟面部一般呈浅棕灰色,具有明显的较浅眼线。额头至头顶颜色从橄榄灰棕色逐渐过渡至深红褐色,有时带有轻微斑点分布。背部、尾覆羽呈暗橄榄棕色,翼、冠羽带有红褐色,形成对比。尾巴长且渐狭,呈橄榄棕色,外侧尾羽有时带有红褐色调。胸腹部淡灰黄色渐至胸部淡白色,喉白色伴有黑色斑点。虹膜色从黄至浅棕色不等,喙部上端黑色,下端灰色,腿脚逐渐变为黄棕色至棕黄色。幼鸟颜色通常较浅,且翅膀红褐色调较淡,腹部几乎全白。
【生活习性】
淡胸针尾雀生活在各种开阔地区,如草原、田地、灌木丛边缘等,倾向于在含广泛草本植被的环境活动。食物主要是昆虫,包括蚱蜢、鞘翅目和半翅目昆虫、蜘蛛等。它们通常成对觅食或加入同域鸟类的群体,通常在地面1或2米高的地方捕食。
【鸣叫特征】
淡胸针尾雀的叫声相当独特。它们常发出连续的刺耳鼻音“achoo-achoo”,并能模仿多种尖锐高音调,如“zwee-bit, zweebit”、“wéetjirr”、“wáke-up”等。
【繁殖习性】
淡胸针尾雀在不同地区繁殖季节存在差异。在特立尼达岛是12月至次年9月,在南美洲多数地方为夏季。巢主要由干草和树枝构成,通常在距地0.6至2米中间,以刺藤或植物材料为基底,有时包括蛇皮等材料混入。一窝产2至4枚卵,它们由父母一起孵化,孵化期为15至18天,雏鸟期为16天。
【外型辨识】
淡胸针尾雀与蓝灰针尾雀有相似之处,但整体色彩更浅,尤其喉部。亚种间有显著色差,如cometa、josephinae和australis等。
【保护状况】
IUCN将淡胸针尾雀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淡胸针尾雀分布在从哥斯达黎加到阿根廷中部,包括特立尼达岛的广大地区。它们栖息在开阔的草地、大草原与次生灌木丛,海拔通常低于1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