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氏王鹟
英文名:Flores Monarch
学名:Symposiachrus sacerdotum
【简介】
梅氏王鹟,英文名为Flores Monarch,学名Symposiachrus sacerdotum。这是一种小型鸣禽,属于雀形目王鹟科黑王鹟属。
【外形特征】
梅氏王鹟的体长约15.5厘米,具有中等体型的捕虫鸟特征。头部和下颚为黑色,下体洁白,上体为板岩灰色,羽毛呈现鲜明的灰白相间,喙窄而尖,具略微勾状的末端。前额至耳羽、下颚及喉部为黑色,头顶及背部颜色偏深灰色,翅膀和尾部为黑色,但飞羽边缘和最外侧尾羽为淡灰色或白色。眼角膜呈深色,喙则呈淡灰色或深色,腿的颜色为灰色或深灰色。
【生活习性】
梅氏王鹟主要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岛西部地区海拔350米至1000米区间内的亚热带或热带湿润低地森林中。这种鸟类喜欢栖息于山地森林的林下层,常单独或成对出现,也会加入到混合物种的鸟群中活动。
【鸣叫特征】
梅氏王鹟发出鼻音的“schr schr schr”声,随后是一系列向上升调的笛声般的哨音;还会有单个上扬的哨音,重复三到四次,刺耳的“sjay-sjay”警报声,以及柔和的颤音,中间会穿插多个上扬的“wheee”或“pswee”哨音。
【外型辨识】
与眼镜王鹟相比,缺乏赤褐色羽毛。此外,梅氏王鹟胸部缺乏桃色痕迹,这进一步与眼圈王鹟区别开来。
【物种区别】
与眼镜王鹟相比,缺乏赤褐色羽毛,此特征可作为明显的区分点。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梅氏王鹟被列为濒危物种(EN)。
【地理分布】
梅氏王鹟的地理分布范围仅限于位于华莱士线内的弗洛勒斯岛西部山区。这具体包括小巽他群岛中部的地区,如同澳大利亚-新西兰生物地理区的特定区域。最初认为这种鸟仅存在于Tanjung Kerita Mese地区的保护区和Ruteng自然休闲公园,直到2002年,一个位于距离最近记录地点约30公里的Nggalak-Rego森林的新种群被发现,证实了其存在范围更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