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王鹟科 > 黑王鹟属 > 冠王鹟
冠王鹟

冠王鹟

英文名:Hooded Monarch

学名:Symposiachrus manadensis

【简介】
冠王鹟(学名:Symposiachrus manadensis),原名Hooded Monarch,属于雀形目王鹟科黑王鹟属。其体长约15至16.5厘米,全身主要呈蓝黑色,带有明显白色下腹部,喙为淡灰蓝色或全黑或灰色,腿则为白色、灰色或钢灰色。从外观特征上看,此鸟最为显著的是头部似有蓬松羽冠,黑色上体和胸部以及白色腹部形成了鲜明对比。

【外形特征】
成鸟体长约15至16.5厘米。全身多数为光泽蓝黑色,包括头部、上胸至胸前中线、背部和翅膀(除褐色的初级飞羽),并全部呈现羽黑。自胸侧以下至腹部为白色。虹膜深色,喙色淡灰蓝色,喙尖可能为黑色;腿为白色或灰色。雄雌外貌相似。幼鸟的外貌与成鸟相似,但棕黑色区域被灰褐色取代,红色的胸骨斑块也变得不那么明显;腹部及两侧呈淡黄色。

【鸣叫特征】
冠王鹟以其一系列单调哨声和高音哨声“dee-yuu dewi dewi”闻名。它还有其他白噪音,如短暂且尖锐的叫声 “swee dee dee”及类似的低音单音,这些鸣叫声与短嘴旋木雀的叫声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在繁殖季节,主要鸣叫为上升音符序列及如短鸣叫“dee-yuu,dewi dewi”。

【生活习性】
冠王鹟主要栖息于海拔375米至1200米的低地和山麓森林内部,选择在森林底层枝叶间和较低的树木中活动。在这个高度层中,冠王鹟通常独居,除非在繁殖期间。偶尔,冠王鹟与其他种类的小鸟一起觅食,甚至出现在混合种觅食群中,例如却偶与其他 Brisbane 蝙蝠属、俗名*Timaliidae* 的averno 鸟属等。这种鸟主要以昆虫类无脊椎动物和幼虫为食。

【繁殖习性】
冠王鹟的繁殖季节一般在8月到9月之间。繁殖时,巢由暗色植物纤维、细根和苔藓构建而成,表面衬有理植物种根,有时外缘还悬挂“尾巴”延伸突出,被安置在幼树分叉上,距地面1至1.65米。冠王鹟产下2个深棕带点或斑的卵。

【外型辨识】
冠王鹟的特征与Satin以及Leaden Flycatchers有所不同,区别在于冠王鹟生活在森林内而非开阔地带,且仅有白色下腹部和胸两侧。成鸟与幼鸟在颜色上存在明显差别。

【物种区别】
冠王鹟的特征与Satin以及Leaden Flycatchers有所不同,区别在于冠王鹟生活在森林内而非开阔地带,且仅有白色下腹部和胸两侧。成鸟与幼鸟在颜色上存在明显差别。

【保护状况】
冠王鹟在IUCN的保护名单中被列为无危(LC)物种。

【地理分布】
冠王鹟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的低地和山麓森林的平缓地带。尽管标本最初采集表明其来自Célèbes岛(即苏拉威西岛)的Manado,然而到1941年模式产地才被正确更正为新几内亚的Manokwari。